我生长在农村,可对树木却很不敏感。市河旁有一株儿时常见的榆树,我看了竟感到颇为陌生,更不要说城市为绿化而种植的一些树了。但一种气味,引领我熟悉了一种常绿的树。
几年前,每到阴雨天,妻子的膝关节便会莫名疼痛。一天,她带回一节足有大腿粗的树段,对我说:“这是樟树木,听别人讲,天热时用它煮水熏蒸腿部,就能治关节疼痛,你下乡时顺便把它带回去,要你爸爸把它劈成细木片。”我顺手接过来看了看,很普通,散发的木质清香还略有点呛鼻。
尽管对樟木的作用将信将疑,我还是把它带回了老家。父亲还没仔细看,就说:“这是香樟木吧。”得到肯定答复后又说:“过去有钱人家都用它打箱子,它做的箱子不生蛀虫,连蚊蝇都不敢靠近呢!”在锋利的斧头剁劈下,树段很快变成了细片,散落一地,整个院落飘散出微微清香。此时,邻居老奶奶正好路过门口,她特意停下来,歪过头,笑眯眯地问:“是在劈香樟吧!”
那个夏天,家中充满了水煮香樟片的浓郁香味。有点像酒香,但似乎味更淡更柔和;有点像茶叶散发的气味,但明显香味更浓;这气味好像兼有清凉、甘甜、辛辣之味,还是新鲜木屑与薄荷掺杂的味道更像吧……面对这清新雅致、时浓时淡、连绵不断的味道,我拿不定主意,只能反复比较着、辨别着。
我到网上搜索,只知道了“香樟”名字的由来。原来这种树上面有许多纹路,看起来像是大有文章的样子,所以就在“章”字旁加一个“木”字作为树名,称为“樟树”,而它又有香味,所以又称为“香樟树”。
有一次傍晚散步,妻子指着小区门口的一棵树告诉我:“这就是香樟。”我一惊,忙仔细观察。它的树皮厚实粗糙,就像皴裂开的皮肤一样,似乎充满了沧桑;它枝繁叶茂,向着四周蓬散开来,遮住了整个路面,就像在空中撑开了一把绿色的巨伞;它高大粗壮,枝头已越过了三楼的窗户,就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小区的安宁。我下意识地嗅了嗅,没有一丝的气味!
我开始发现,香樟树在我身边到处都是!它是那样的普通,无论是在街道旁,还是在小区中,抑或是在单位里,到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这座城市里,它只是普通的为绿化而栽植的树种。它的周围也没有那种特别的气味,自然也得不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妻子说关节痛了,我不敢肯定,这就是香樟的功劳。但从那一个夏天起,我关注起了香樟树,还找到了一处特别的地方。那是一条小路,长不足二十米,但幽静空旷,两旁长满了高大粗壮的香樟,树荫区域比路面大了几倍。即便在隆冬季节,也依旧浓荫蔽日。到了夜晚,昏黄的灯光也穿不透那片绿荫,只留下一片昏暗。那是品味香樟树气味的好地方!
曾经,无数次走过这里,但直到一个小雨初霁的傍晚,我才真正品味出香樟的特别。那天,我踏着潮湿的印着黑色斑点的路面,独自在这里散步,偶有水珠滴落肩头。一进入其中,光线瞬时暗了下来,淡淡的幽香被吸入鼻中,继而在胸腔向四周扩散,随着血液在体内运行。那香气,让人浑身舒畅,使人流连,令人陶醉!我仿佛处在了一种神秘的气场中,清净雅淡之感油然而生,心境迅速进入澄明的状态。
我仔细地体会着这特别的感受,仿佛在和一位思想深邃的哲人对话。它收敛起了全部的精华,只留着普通面孔示人,就像以磨镜片为生的斯宾诺莎。曾经,我阅读他的著作,也曾有这样的感觉,并体会到他作为哲学家的光芒。香樟树,不就是一部自然写就的哲学著作吗?只有读懂了它,才能闻到那种独特的气息,才能使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才能感受它清静气场、清除浊气、慰藉心灵的作用!
现在,每次走到这里,我都有同样的感觉。我常想,樟树飘香,香从何来?想到品茗,茶香缕缕,必是心中先有了对茶的认识,有了对人生的感悟,人才会有品茶的雅性;想到爱乐,乐音袅袅,心中必先有了或欢乐或悲伤的情感,而后才会被音乐所感动;樟树飘香自然也不例外吧!
佛曰:“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樟树飘香,闻到的是樟树的气味,飘出的却是心中的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