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盂城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楼庄的水芹
  □韦志宝 

  京杭大运河脚下的楼庄是一个自然村庄,也是我的家乡,从小我们就与水芹结下不解之缘,每年种水芹、卖水芹,楼庄的水芹,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了勤劳、务实的作风。

  种水芹很累。因为种水芹的环节很多,“淘、洗、育”必须样样精通,才能让老水芹自然发芽。新芽长出来以后更难服侍,最重要的必须把握水位。遇到阴雨天气,还要将池塘里的水清理出去。刚开始是水车,用人工踩,全靠每个人的双脚,全体社员轮流上阵;后来,实行承包责任制,大池塘分成了若干小块,水车派不上用场,大家干脆也将它肢解分给各家各户当柴禾,于是兴起了用水桶刮水。水桶刮水是个重体力活,刮出了一桶桶水而不见池塘水位变化,心里很着急,越着急越没有信心,即使没有信心还得坚持,不然水芹就会淹死,真的无可奈何。再后来,全村通电了,家家购置了小水泵,大家都感到排水取水方便多了,于是小小粪塘也改成了水芹菜塘,最多的时候,楼庄有38处水芹菜塘,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水芹菜塘就是一个个“聚宝盆”。

  卖水芹很苦。我们从邻县的绿洋、七墅、邵伯,到很远的邱墅阁、张家庄,踏遍了周围所有的村庄、集市,人们都知道这是楼庄卖水芹的。无论是肩挑、自行车驮载还是电动车运输的时代,都在隆冬季节的早晨进行。当人们还躺在暖和和的被窝里的时候,我们已经出发了,浇水声、脚步声、马达声打破了静悄悄的黎明。行走在寒风刺骨的路上,嘴角边常常凝结着白茫茫的霜。先是双脚冻得失去知觉,接着是累得满身出汗,然后全身内衣湿透。有时候会从堤坡滑到河边,也会遇到爆胎。赶集的人们往往会同情我们,买水芹时也不会讨价还价,偶尔还会遇到很大方的人,零钱也不用找了。起初的时候,水芹以斤出售,可谓斤斤计较;后来,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也不在乎一元钱、两元钱,水芹按捆出售,我们也不用称,真的很方便。卖完菜回家的时候,先不忙吃,而是坐在三条腿的板凳上数钱,遇到崭新的纸币会悄悄地藏起来,留作过年的“压岁钱”,那高兴劲简直无法形容。

  楼庄的水芹营养价值高,也不使用农药,是无公害食品。几十年来,楼庄的水芹远近闻名,水芹是楼庄人的品牌,也是一张名片。它无需广告宣传,更不用刻意打造,这张名片历史悠久,如同水芹一样,自然生长,年复一年,历经风风雨雨,依然如故。它是勤劳的代名词,也是楼庄人的代表作。我为自己作为楼庄人,也为楼庄拥有绿色食品——水芹而无比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专版
安静的“自言自语”
楼庄的水芹
小人书
追梦邱墅阁
也说高邮人“黑PP”
高邮报盂城驿06楼庄的水芹 2014-12-26 2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