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念师恩、传承文化、繁荣创作,学校和《散文海外版》《美文》杂志共同主办,并邀香港《明报月刊》《澳门日报》《散文》月刊协办的首届赞化杯“我的老师”全球华文散文大赛历时一年多,4月20日上午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颁奖典礼。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存葆、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新华文摘》编审梁彬、《美文》执行副主编穆涛、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甘以雯、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乃森等出席。余秋雨、余光中、贾平凹等著名作家为大赛题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向学校题赠书法作品。
市领导韩方、倪文才、张秋红、薛晓寒、钱富强、张贵龙,市教育局、广电总台、新闻信息中心、文广新局、文联负责人,学校董事长金开明出席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经专家评审,吴为山的《追忆苏天赐先生》、陈佐洱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彦火的《我与金庸》获成人组特别奖,旅美学者、作家朱琦的《至情至性的恩师》获成人组一等奖,厦门市英才学校杨茜的《一片冰心在玉壶》获学生组一等奖。我市青年作家周荣池获成人组优秀奖,我校2012届学生李菁菁、唐静雯分获学生组三等奖、优秀奖。获奖作品集《我的老师》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二、十年回望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赞化学校是1999年在高邮中学原初中部基础上创办的一所独立初级中学,2003年改制为民办。适逢改制十周年,为回顾改革发展历程、汇报素质教育成果、感谢社会各界关爱,6月2日,学校隆重举行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为主题的赞化大舞台第13期文艺演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秋红,副市长钱富强,市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领导,城区兄弟学校校长和协作单位负责人应邀到场,与近3000名学生、家长及市民共同观看演出。
大型配乐诗朗诵《甘雨听泉》叙说了学校改制十年的嬗变与辉煌,描绘了甘雨园的清新与美丽,谱写了全校师生的执着追求和豪迈气概。歌舞《奥星门颂歌》诠释了赞化人传承文明、延续文脉的高远情怀和时代风采。
三、深化课改打造“学-教-练”校本课堂
张育芳校长以“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习质态”为题作国旗下演讲,向全校师生作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优化教育生态的动员;佘艾明副校长在党员、干部和学术骨干会议上作专题讲座,引领教师自觉践行“学-教-练”校本模式,建设高效课堂;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辜伟节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进一步明确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高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向和路径。举办以践行校本模式为主题的“赞化学堂·教育论坛”;组织党员、干部和学术骨干暑期赴河南永威学校进行集中学习,金开明董事长提出“用蔡林森的精神学习蔡林森”的要求;组织部分学科教师代表去泰兴洋思中学参加“洋思课改30年”教研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洋思模式”的理解,推进课堂改革,优化教育生态。
5月10日,举办“学-教-练”模式公开教学活动,来自全市各初中和新沂市合沟中学、仪征市实验初中、宝应县实验初中、江都区第三中学、江都区国际学校、广陵区头桥中学等市外协作学校、结对学校的近400名教师来校观摩。
深圳市福田区南华中学、江都区国际学校、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等学校先后来校访问,交流高效课堂建设与推进情况,佘艾明副校长应约作经验介绍。张育芳校长率领处室负责人、骨干教师,赴新沂市合沟中学进行教育教学结对交流。
12月3日,市教育局副局长陈生桃一行11人来校进行教学工作专项调研。他认为“学-教-练”教学模式以调整变革课堂结构为抓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
《扬州日报》《扬州时报》分别专题介绍学校课改情况。
四、精心育人搭建学校文化新平台
“创优晋星”是学校2010年以来改革德育工作、创新育人模式的一项重大课题、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在发展中不断完善。8月30日,教育顾问邱谨根对全体教师作工作培训,就活动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德育工作改革提出自己的思考。
作为学校文化建设重要平台之一的“赞化学堂·文化讲座”今年共举办56讲(总计306讲),并向两端延伸。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登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劲松,著名旅美学者、作家朱琦先后作客演讲;另一方面鼓励在校学生亮相,八(24)班谢菠同学主讲《谢菠带你游新疆》,成为学生主讲第一人。增设与“赞化学堂·文化讲座”同宗异序的“赞化学堂·教育论坛”,发挥其反思、共享、会诊、探究、定向和协作等功能,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
五大校园文化节庆(英语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和四季户外活动(春天远足、夏日逐梦、秋天郊游、冬季长跑)继承中有发展,因袭中有创新,成为赞化学子丰富生活、放飞心灵、交流情感、展示才艺、锻炼能力、磨练意志的宝贵平台。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学科知识、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在赞化大舞台、赞化学堂、校园文化节庆之外搭建文化建设新平台———“赞化大课堂”。
通过评定第二届职级班主任、组织第四届主题班会设计与展示比赛等,锻造一支精干、能干的高素质德育队伍。
五、看望母校吴登云寄语赞化师生
11月15日,老校友、“白衣圣人”吴登云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朱勇和市政协副主席李春青的陪同下再次探访母校,并为学生作报告。
吴登云是我市郭集柳坝人,1954年至1960年在甘雨园就读。他以执着的信念和精湛的医术服务新疆人民50年,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报告会上,他深情回顾在甘雨园的读书生活,介绍自己扎根边疆献身医疗的点点滴滴,勉励“学弟学妹”珍惜良好学习条件,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六、公推直选民主管理又有新举措
首次采用“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总支委员会。11月24日,学校党总支召开换届选举党员大会,全体党员直接选举产生由朱国定、李茂东、佘艾明、张育芳、郭仁忠、黄锡山、薛磊等7名同志组成的新一届总支委员会,再在符合条件的总支委员会委员中以无候选人方式直接选举张育芳、黄锡山担任总支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刘定明全程参加选举大会并讲话。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每月组织各处室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一定范围内述职,分管校长点评,并进行民主测评、考核,有效促进干部作风转变。
七、优化师资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为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储备优秀人才,学校组织春冬两季新教师招聘。对来自全国160多所高校的2030份应聘材料进行筛选,215人应邀来校面试。经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考试、上课、演讲、体检等考核后,择优聘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7名毕业生(含14名硕士研究生),为教师队伍再次注入新鲜血液。至此,学校已有来自全国20个省市的青年才俊共创教育大业,共续赞化传奇。
完善“青蓝工程”培养机制。在安排师徒结对的基础上,试行“首席导师制”。首席导师负责与相关指导教师及时联系、对接,协调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统一要求、统一考核,每月组织徒弟座谈教学工作,进行集中答疑和指导,并对徒弟工作作阶段性点评。遴选数名青年教师担任主任助理等管理工作,培养教育管理能力,优化管理团队结构。
八、超越自我喜看教育教学添硕果
2013年中考,学校总均分高出全市均分115.9分,囊括全市前11名,李颖同学夺全市中考状元,79人进入全市前100名,501人进入全市前800名,565人进入全市前1000名,854人进入前2000名。在全市普通高中控制线下人数,仅占毕业生总数的5.8%,兑现了“对每一名学生负责”的承诺。学校在第六轮综合督导中获得全市最高分,被评为“江苏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金开明董事长当选为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陈娟、戴思源获省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沈明达获中学生英语口语电视比赛省一等奖,张巽如获扬州市一等奖,管仲培当选十大“扬州好人”,董平川、郭娅当选高邮市“十佳美德少年”,刘志远、张浩和蔡依婷、姜佩佩分别包揽高邮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初中组男女单打冠亚军。
李志永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二等奖、江苏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王鸿艳、龙雪娇获省教师网络教研比赛初中地理团队一等奖。田国瑞、朱国定、周微微等9人被评为扬州市第六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居华山荣膺扬州市百优班主任,张海波等3人获扬州市优秀课评比一等奖,李雪被表彰为扬州市优秀共青团员。葛宏江等5人被表彰为高邮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周秀林等4人被表彰为高邮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陈增美获评高邮市优秀班主任,王俊龙等5人被表彰为高邮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吕松和等25人获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高邮市一等奖,郭连盛等7人获高邮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王春亮、宋泉等9人获高邮市中小学体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贺潇未在“高邮好声音”歌唱比赛中摘取桂冠。教职工篮球队在高邮市教职工篮球赛中喜获三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