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诗韵秦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六进”亮点展示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诗词文化 建设文化高邮
——我市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六进”亮点展示
文游广场毛泽东手书的秦观《鹊桥仙》诗墙
三垛镇举办“七夕”活动诵读少游诗词
菱塘诗词学会组织采风活动
临泽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芦花少儿诗社被评为首批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
市级机关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工作推进会
新联社区诗社活动室
古文游台诗意盎然
净土寺广场内的诗石
三垛少游广场诗词碑廊
盂城驿广场
连标葡萄园诗词长廊
高邮中学举办诗歌朗诵会
高邮诗词学会会员到龙腾公司采风
  诗词进乡村

  把诗词进乡村作为创建活动的支撑,各乡镇纷纷成立文联组织和乡村诗文社,广泛开展古典诗词吟诵、创作活动,乡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诗词进乡村工作从广度到深度都得到延伸。

  三垛

  千年古镇诗词兴盛

  三垛镇积极实施“让古镇焕发青春”的文化复兴战略,目前,无论是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还是丰富百姓生活的群众文化;无论是诗词创作、诗教推广,还是诗词人才的培养,三垛都走在了我市乡镇前列。 

  三垛是千年古镇,自古诗词兴盛,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途经三垛,咏唱三垛,留下大量诗作。从晚清“玄灵诗社”到近代“南社”七位三垛乡贤,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垛中学“少游诗社”的创办到目前“少游诗词学会”等组织的组建,使古镇拥有了深厚的诗词文化积淀。 

  近年,该镇以“传承少游文脉,弘扬古镇文化”为主题,积极推进诗词之乡建设。镇党委、政府明确专人负责,划拨专项经费,并经常性组织从事诗词创作和推广的老同志、老先生参与开展一系列活动。实施“少游名人村”建设、建成了占地60余亩的少游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百米“少游诗词碑廊”、“中小学生诗教长廊”等,“秦观故里“、“少游文化”已经成为三垛文化建设的主标识。镇少游诗词学会,注重引导和鼓励基层热心人士、诗词爱好者参与“六进”工作,通过采风创作、办班培训、个人展览、专家座谈、媒体推荐等方式,让诗词渗透于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中。 

  目前,全镇诗词作者近100人,几年来先后在《盂城诗词》、《高邮诗词》、《海潮诗声》、《少游乡韵》等诗刊发表诗词近千余首,出版《心韵》、《小仙诗抄》、《三垛史话》等个人诗集和镇史读本等刊物多部。

  菱塘

  诗乡创建凝聚发展“正能量”

  菱塘回族乡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和谐发展为核心,深入开展江苏省“诗词之乡”创建活动。 

  菱塘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乡、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生态秀美的宜居之乡、和谐幸福的平安之乡等,这些资源优势为诗词创作提供了的天然素材、先天条件。菱塘在各村、社区、部门单位和重点企业中成立了17个诗社,诗词学会会员和各个诗社社员合计有100多人,创办了《兴菱诗刊》,因地制宜打造了诗词大道、诗词小区、诗墙、诗廊,让诗词在机关、部门、学校、社区、企业、酒店、路道、农村都随处可见。回民实验小学在教学楼墙壁上、圆柱上全部悬挂、张贴有诗词书法作品,配以国画,诗歌气氛十分浓厚,荣获了高邮市诗教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清真村、骑龙村等借助地域优势和人脉资源,依托并充分挖掘“回”文化内涵,使诗词创作和相关活动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曙光电缆公司生产和文化建设两不误,在公司的《曙缆报》上、网站上、橱窗中、厂房内,都营造出浓郁的诗词氛围。 

  今年,菱塘先后开展纪念建党92周年、“吟咏菱塘、赞美菱塘”等主题活动,动员回乡干群在工作之余读诗、赏诗、写诗,促进了诗词创作的普及,收获了许多贴近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诗词作品,为率先追赶融合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诗词进机关

  我市把诗词进机关作为创建活动的关键,结合机关特点将创建活动分为建立组织、制定方案、专题辅导、诗词竞赛等十个步骤,将创建工作与推进部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老干部为创建添砖加瓦

  走进市委老干部局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草坪,草坪中斜放着四块小橱窗,里面展示的是我市老干部们咏高邮及歌颂党的十八大的诗词原创作品;草坪一侧的一排大橱窗内则是历代诗人咏高邮的作品,并配有高邮美景照片,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诗词文化气息。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市委老干部局深入持久地开展“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号召老干部们积极创作诗词作品,为我市“诗词之乡”创建添砖加瓦。

  工商人情系“诗词之乡”创建

  近期,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中国梦·工商情”诗词征集等活动,积极为我市创建省级诗词之乡作贡献。 

  为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诗词“六进”活动,高邮工商局不断提高“诗词之乡”创建工作标准。该局从完善阵地、壮大创作队伍入手,专门开设了诗词展示厅,开辟诗词展示橱窗专栏,及时刊发优秀诗词,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作热情;在“诗词活动小组”的基础上组建学习讨论小组,党组成员、中层骨干带头写诗和学好诗词课程。同时,鼓励有诗词创作基础的干部职工积极加入市诗词学会,充分调动离退休干部的参与热情,形成“人人懂诗词、人人爱学习”的浓厚氛围。

  诗词进社区

  把诗词进社区作为创建活动的重点,以建设“有阵地、有队伍、有活动、有作品”的诗词组织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会员,涌现了一批热心诗教的志愿者,培养了一支稳定的诗词创作队伍,各个社区都建立了诗词组织。

  高邮镇社区诗风盛行

  “喜逢创建省诗乡,立志争先‘六进’忙。尧帝邮都扬国粹,春潮涌动韵飘香。”日前,高邮镇新联社区居民徐盛涛听说社区征集诗歌作品,一口气写了10篇,还说以古诗词的形式写身边人身边事,感觉很带劲,以上就是他的作品之一。 

  据了解,为推动“诗词之乡”的创建工作,高邮镇出台了“三同步”的创建措施,即:创建经费同步列入财政预算,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创建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考核。在此基础上,该镇不断完善社区诗词长廊、创作工作室等硬件设施,打造“诗词进社区”重点品牌,并将诗词的普及、吟诵与地方各种民俗活动、节庆活动有机结合,为传承传统文化、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高邮镇16个社区纷纷组建诗社,爱诗、写诗、诵诗活动在全镇范围内蔚然成风。该镇盂城诗词学会成立之初仅有40余名会员,如今已发展到200余名会员。

  八旬老教师倾情办诗社

  家住送桥镇的钱白平是一名语文教师,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1983年退休。酷爱古典诗词的他,最近将“向阳诗词学会”设在家里,让湖西的诗词爱好者有一个相互讨论交流的场所。 

  现在,学会会员人数已发展到30多人。为了将优秀的诗词记录下来,他们又创办了“内部诗刊”——《向阳诗词》。 

  诗友们说:“我们诗社搞得活跃,与钱老一家的支持分不开。”钱白平与老伴数十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钱白平酷爱学诗写诗,纵情吟唱唐宋佳句,有时在梦里吟起来惊醒老伴,老伴也毫无怨言,淑贤的妻子就这样热心支持丈夫的诗词爱好。钱白平的儿女孙辈也都非常支持他创作诗词和参加诗社活动,热心资助诗社活动。 

  现在,钱白平每周都要去学校、工厂等处讲授诗词知识及写作课,不收取任何报酬。他说:“我热爱古典文学、古体诗词,退休后能将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授于他人,让古体诗词爱好者懂得创作古体诗词的基本原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古体诗词,走近古典文学,我觉得这样很值。”

  诗词进景区

  把诗词进景区作为创建活动的亮点,在景区原有所配诗词基础上,在经典改建、扩建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加入古典诗词元素,让诗词文化与景点风光相得益彰,让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受古典诗词的熏陶,丰富景点的人文内涵。

  诗词进校园

  把诗词进校园作为创建活动的基础,诗教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做到六个结合:即德育与教育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已评选高邮市诗教示范校10所。

  实验小学:

  童心与诗意共飞扬

  置身于市实验小学校园,你立刻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一首首健康活泼的小诗,一句句寓意深刻的格言、一块块独具创意而又充满古风情调的黑板报,像一朵朵绽放的山花飘溢着芬芳,令人流连忘返,让人回味无穷…… 

  实验小学以创建“诗词之乡”为契机,让童心与诗意一起飞扬,广泛开展丰富多采的“诗教”活动,在成功申报江苏省经典诵读基地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学校“诗教”特色。 

  该校开发了《致用诵读》诗教校本教材,开辟阅读指导课,积极组织开展诗词教学比赛活动,利用校园读书节等创造性地开展诗词经典诵读、诗词创作培训讲座、诗词故事大赛、诗词书写比赛、文艺汇演、诗词黑板报评比等活动。 

  学校加大对诗教骨干教师的培养,以求诗教深入普及。学校现有社团一百多个,其中包括诵读社团、演讲社团、诗词鉴赏社团。

  赞化学校:

  校园诗香扑面来

  中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赞化学校连续六年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以诗育人,以诗感人,积极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阵地…… 

  该校每学年举办“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编辑了一套经典诗文诵读校本阅读材料,供所有师生使用。鼓励师生进行诵读形式的创新,如在诵读时加进一些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激发了师生们进行诗歌创作的激情与兴趣。 

  该校还围绕“经典”创造了多个平台。如每周周末都举办“赞化学堂文化讲座”,定期有诗歌赏析讲座;学校少游文学社定期组织诗歌创作沙龙;学校还成立了“校园文学生命力重铸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小组,教师有多篇关于古诗文教学研究的论文获奖,另有多篇学生作文、诗作获得全国大奖。

  诗词进企业

  把诗词进企业作为创建活动的延伸。动员企业利用内部报刊、广播、墙报、网络等阵地,开展诗词普及活动。把“诗词进企业”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诗词进企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广大员工爱岗、敬业、创新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

  和益公司:

  让生活充满诗意

  我市创建“江苏省诗词之乡”活动启动后,位于开发区的和益公司成立和益诗文社,并组织诗词创作采风活动。市诗词学会一行10余人兴致勃勃地参观厂区、车间等,听取介绍,感受现代化企业的氛围,激发创作灵感,为该企业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和益诗文社成立后,不仅为和益企业员工的业余生活增添了文化的魅力,也为诗词进企业活动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诗韵秦邮
   第06版:诗韵秦邮
   第08版:诗韵秦邮
   第09版:专版
   第10版:教育园地
   第11版:专版
   第12版:专版
弘扬诗词文化 建设文化高邮
高邮报诗韵秦邮06弘扬诗词文化 建设文化高邮 2013-09-26 2 2013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