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幅画卷,详细描绘着吴登云的精彩历程;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吴登云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一枚枚荣誉奖章,折射出吴登云的最美韶华……9日上午,坐落在郭集镇的吴登云事迹展览馆正式开馆。该馆被扬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扬州市监察局授予“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高邮市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有幸在第一时间一睹为快。
展览馆撩开面纱
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一楼是正在建设中的多功能影视厅,二楼为吴登云事迹展览厅。展览厅分为“扎根边陲、立志创业、真爱无疆、赤子情深、感动中国”五个展区,主要以画卷、照片的形式展示着吴登云生活、工作的轨迹,陈列吴登云所获的各级荣誉证书、奖杯、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等实物以及各级报刊宣传吴登云事迹的报道。集中反映了吴登云扎根边陲、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这里展出的医疗用品都是吴登云使用过的,大部分奖章、奖杯是复制品,但十佳公仆奖章是‘原版’,由吴登云提供。”吴登云事迹展览馆项目建设负责人之一、郭集镇副镇长李臣浩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见,每一个区域的设计都别具一格,吸引眼球。扎根边陲区域的设计以古时卷轴式书案为主基调,风格简约,主题突出;立志创业区域设计成高低起伏波浪状,形状独特;大爱无疆区域设计成中国传统的橱窗形式,外形美观……“每一个区域的风格都是根据吴登云的每一个时期的特色设计的。每个展区的结尾还有一幅吴登云的漫画像,漫画像下方记录着他的人生语录。”李臣浩介绍说。
各界人士热议吴登云
9日上午10时许,离正式开馆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但已有不少人走进展览馆先睹为快。
在现场,有两个参观者一边看一边议论,其中一名老人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便是吴登云义兄张德朝、外甥张鹏。展览馆内有一封1995年3月11日吴登云写给张德朝的亲笔书信,言辞恳切、朴实。张德朝感慨地说:“我们虽然相隔很远,但经常联系,以前没有电话就写信,每次回信,登云弟经常与我说,‘不愿做良相,但愿做名医’。我知道这是他一生的志愿,他已经实现了这个愿望,我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张德朝告诉记者,他的妻子宋玉英是吴登云母亲的义女。他年长吴登云3岁,与吴登云既是发小,又是兄弟。吴登云小时候志向远大,学习勤劳刻苦,凭借自身努力考取了扬州医专,医专毕业后响应国家的号召去了乌恰。“登云弟是一个非常朴实、诚实的人,上一次回乡祭祖时,特意给我带来了一包葡萄干。礼虽轻,但情义却重。”“登云弟是高邮人的骄傲,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身为他的家人,我们也感到很自豪。”张德朝说,吴登云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与发扬,要做“吴登云式”的好医生,做“吴登云式”的好党员。张鹏表示:“吴登云舅舅扎根乌恰,无私奉献,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
郭集卫生院的医生与护士对于吴登云的事迹与精神感触颇多。郭集卫生院院长吴宝荣与吴登云是同门同辈兄弟,吴宝荣说:“虽然我与吴登云接触不多,但敬佩他扎根边陲、舍己为人的勇气与精神。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的建成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郭集卫生院会通过吴登云纪念馆加强引导医护人士对吴登云精神的学习,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刚从事护士工作不久的邱敏告诉记者:“吴登云是我学习的榜样和目标。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都应具备奉献精神和崇高的医德,这样才能对得起这身白大褂。”
郭集初中的学生们也来参观展览馆,此前他们对吴登云的了解来自于书本,此次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的建成,为他们了解吴登云、学习吴登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场所。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参观了展览馆后,感到吴登云爷爷真的非常伟大,我们要向他学习。”“作为吴登云爷爷的同乡,我很骄傲,长大后,我要像吴登云爷爷一样做一名好医生。”另一位同学争着说道。
展览馆建设的背后
据了解,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建馆动议于去年5月。当时,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弘强一行来邮开展“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时,观看了原先的吴登云图片展后,感慨地说:吴登云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建议郭集镇进一步加大对吴登云先进事迹的弘扬、发掘。同年6月,扬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作为扬州市人大代表的张澍提交了“关于建设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的建议”后,高邮市领导积极支持,这一建议很快立案并进行交办。7月,郭集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设立办公室和资料收集组、展馆建设组、展馆布置组3个小组,积极推进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的筹建。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吴登云事迹展览馆筹建小组成员多次到扬州档案局、扬州大学、高邮市档案局等处寻找吴登云活动的相关资料。同时,小组成员多次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在考察江上青纪念馆时,筹建小组意外发现里面有张吴登云获得“双百”人物时,与时任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的合影。于是,他们与扬州市纪委联系,弄到这张照片的底照。现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存放在吴登云事迹展览馆中。
展览馆的建设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扬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跃进,我市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朱勇等多次到现场指导,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去年10月,张跃进、朱勇还亲自带队赴新疆乌恰,与吴登云面对面交流。他们在吴登云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收集到大量的资料。
郭集镇政府工作人员丁涛是当时随行的工作人员之一。丁涛告诉记者,乌恰人非常热情,提起吴登云,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当他们听说要为吴登云建设展览馆时,都非常兴奋。丁涛说,吴登云把名誉看得很淡,很多荣誉证书、绶带、奖章等都赠送给了别人。当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吴登云立即将自己珍藏着的全国‘双百’人物绶带、自治区‘十佳’公仆金质奖章、克州政协常委纪念金盘赠送给他们。
展览馆在筹建过程中,我市文化、旅游、教育、宣传等部门多次联合召开意见征求会和方案评审会,提出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此外,郭集派出所原所长江怀仁收藏了大量有关吴登云的各类报纸、图片等资料,得知要为吴登云建设展览馆时,立即将自己的收藏无偿捐给了郭集政府;吴登云在郭集的亲戚张德和、张德朝和朋友周越云也提供了珍贵的信件;扬州档案局、扬州大学,我市档案局、市教育局等都参与到“寻找吴登云资料”活动中来。
让吴登云精神远远流长
吴登云1939年出生于郭集镇柳坝村。1960年考上扬州医专,1963年毕业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的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风尘仆仆地前往距家乡5000多公里的西北边陲———乌恰,成为一名医生,一干就是50年。
50年来,吴登云多次放弃回家乡或条件较好地方工作的机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给草原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当地的少数民族老乡称他是“白衣圣人”,干部们称他是“活着的孔繁森”。吴登云是全国优秀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奖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百名人物之一等众多荣誉。
“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建成后,将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吴登云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展览馆打造成广大干群接受教育的基地。同时让吴登云知道,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采访中,郭集镇党委书记、镇长张澍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