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四十年,今年起就退下来啦。
工作时想退休,退休时又想工作。人的心理就这样矛盾。赋闲在家,孤单寂寞,耳不闻上下课的铃声、朗朗的读书声;眼不见同行们忙碌的身影、孩子们生龙活虎的身影;手不忙教科书、案头资料;身不陷作业批改堆……一切都倒了个个儿,能不想工作?
话说回来,人总是要退休的。不适应退休生活怎么办?没事找事做呀!于是乎,家务事揽上身:扫地、抹桌子、煮饭、烧菜……增强健身意识,练练腿功,或下田踏青,边欣赏大自然的景色,边察看自家责任田里庄稼长势,或步行到镇上购物、办事;静心写它一版毛笔字、上网浏览信息……
还有更磨人时间的呢,那就是看报纸杂志。
在学校时,教学兼负责阅览室工作,翻看报纸杂志早已养成了习惯,哪一天不看,心里堵得慌。退休在家,这根神经不断,自费订了《扬州晚报》《杂文报》《益寿文摘》等报刊。不抽烟、不嗜茶,有时一张报纸看半天……
有时又逼着问自己:这样打发时间,生活就充实了吗?这样的没头没脸,忙忙碌碌,似在糟蹋时光呢,怎能让晚年生活充实而精彩?这样想着,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要补补阅读名著课了。
回想起阅读名著,不禁脸红,读得太少了,真的太少了。少年时家里穷,上学都跌跌爬爬,哪像现在的孩子有读不完的课外书?“文化大革命”更是不让人读书,干了教师这一行,忙于教学和业务进修,趟过了一道道坎,拿到了一本本证书,一些名著如明清四大小说等只随手翻过,大致了解个故事情节,哪里谈得上艺术上的享受呢!
退休有计划地读些名著,亡羊补牢之事,不晚。从何读起,立个计划排个队,《红楼梦》列在第一位。冬去春来,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一回回地看,一回回地品,连看数遍,很是过瘾。有时情感投入,深陷作品意境当中不能自拔,与作品人物或喜或悲,同呼吸共命运……让艺术之鞭抽打我的灵魂。
一部《水浒全传》又放到了枕边,一百单八将正杀将而来……
失去一种生活,注定会得到另一种生活,这就是人生。
晚年的人生,只要不是虚度,同样充实而精彩,比如笔者践行的阅读,比如别人的书法、作画,都是在企及一个高度。在晚霞行将消逝前,回望自己的退休之路,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