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课堂成为传递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培养情感,培育智慧,情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与提高的舞台。
一、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胚芽。如在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时,新课的导入部分安排了一个抢答环节:前三个问题,每个小正方形格子的面积是l平方厘米,那么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争先恐后,只要数一数图形中的方格个数就得到答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到第4题时,长方形没有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形格子,大部分同学束手无策,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出击,说道:“你们想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继续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在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趣。
二、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设计“比比谁最火眼金睛”的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发现各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课时,让学生统计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时,小组内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并在小组间进行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各自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有趣,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通过游戏,学生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会生发出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以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7乘几如何计算,进而探索出7的乘法口诀。课末,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一道乘法算式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兴趣只是情智共生的一个起点,要追求情智共生的数学课堂,我们还要以教师的情智激发学生的情智,以数学学科特有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引领学生经历情感与智慧发展的全过程,让智慧的光芒照亮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