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逐渐发生的上腹部或肚脐周围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急性阑尾炎若不早期治疗,可以发展为阑尾坏疽及穿孔,并发限局或弥漫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有1%以下的死亡率,发生弥漫性腹膜炎后的死亡率为5~10%。急性阑尾炎经非手术治疗或治愈后,可以遗留阑尾壁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管腔狭窄及周围粘连,这称为慢性阑尾炎,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发作次数越多,慢性炎症的损害也越严重,可以反复急性发作,在未发作时没有症状或偶有轻度右下腹疼痛,所以也称为慢性复发性阑尾炎。若病人从无急性阑尾炎病史,而主诉慢性右下腹痛,不宜轻易诊断为慢性阑尾炎而切除阑尾,应注意排除其他回盲部疾病,如肿瘤、结核、非特异性盲肠炎、克罗恩氏病及移动性盲肠症等,也应排除精神神经因素,否则切除阑尾会遇到困难,即或无其他病变也不一定能消除症状。
阑尾炎是腹部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阑尾炎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治疗。但是,有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20-30岁为发病高峰。
急性阑尾炎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会发生如下的并发症:
(1)腹腔脓肿: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周围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或肠间隙等处。临床表现有麻痹性肠梗阻的腹胀症状、压痛性包块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等。B超和CT扫描可协助定位。一经诊断即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冲洗或置管引流,或必要时手术切开引流。由于炎症粘连较重,切开引流时应小心防止副损伤,尤其注意肠管损伤。中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有较好效果,可选择应用。阑尾脓肿非手术疗法治愈后其复发率很高。因此应在治愈后3个月左右择期手术切除阑尾,比急诊手术效果好。
(2)内、外瘘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破,亦可向膀胧、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此时脓液可经瘘管排出。X线-钡剂检查或者经外瘘置管造影可协助了解瘘管走行,有助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化脓性门静脉炎:急性阑尾炎时阑尾静脉中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化脓性门静脉炎症。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肝肿大、剑突下压痛、轻度黄疽等。虽属少见,如病情加重会产生感染性休克和脓毒症,治疗延误可发展为细菌性肝脓肿。行阑尾切除并大剂量抗生素治疗有效。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势:
阑尾炎是美国人于1889年首先发现和描述的,在之后的100余年间一直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近年来我院普外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和社会影响。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疼痛轻,一般不需要止疼剂。术后当天即可恢复行动及饮食。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极小疤痕更符合美学要求;
(2)传统阑尾切除切口感染率较高,约为4%至7%。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由于炎症病灶阑尾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不与腹壁接触,阑尾切除后从套管针或阑尾取出器中取出,从而使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
(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比传统小切口阑尾切除更能充分地全方位探查腹腔,盆腔探查更加清晰。传统阑尾切除术时,当剖腹探查产生疑问时,外科医师只能延长切口才能完成彻底的探查,这无疑会增加创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腹腔镜探查对诊断有疑问的年轻女性可以提供更为直接、可靠的诊断工具。
(4)术后发生粘连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腹疼,肠梗阻将远远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5)由于女性病人盆腔粘连还是导致不育的常见原因,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粘连发生率下降使阑尾术后女性不孕的发生率也能减少。
作者简介:
丁珏,主治医师,毕业于南通大学临床医学系,深造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师从苗毅、徐泽宽外科教授,能熟练开展乳腺、甲状腺、胃肠、胆道、疝气等疾病的开放及微创治疗,曾在全国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