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感于王欢校长的“动脑不动恼”
  □市经济开发区教育中心校 全竹贵 

  王欢,1978年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进了北京东城区北池子小学,选择了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因为努力,她当年就收获了“东城区园丁奖”,此后荣誉接踵而至。她33岁破格成为中学高级教师;39岁又成为特级教师;主持国家级课题;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她从普通教师到教研员,到东城区小教研中心副主任;2005年3月担任北京市府学小学校长;2010年,被任命为北京市史家小学校长。之后她又担任联盟校、北京东四七小学校长,积极探索北京市东城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一长执两校”的新模式。

  她无论做教师、做教研员,还是任副主任、任校长,都一直把“动脑不动恼”作为工作信条。她的这个工作信条,对我们很有启发。

  做教师当“动脑不动恼”。现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部分独生子女身上暴露出懒惰、自私、不爱学习、没有责任感等缺点,对学习没有兴趣,对父母没有孝道,对他人没有爱心。一个班上的学生,勤奋好学者有,但是学习习惯差、思想品德差的也不少。加之许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关爱,因而就更漠视学习。针对新形势下遇到“问题学生”的新情况,教师就要更加动脑筋、想办法,而不应该生气、恼怒、发火、歧视甚或羞辱、体罚学生。教师应该耐得住性子,静得下心来,视学生为自己子女,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所有学生,遵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平等对待学生,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做学校中层干部当“动脑不动恼”。学校的中层机构,如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是学校的执行部门。中层干部是学校决策层与教师、班主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学校的许多措施是通过中层干部传达到教师、班主任来贯彻落实的。这些措施如何贯彻落实,贯彻落实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学校的中层干部动脑筋、想方法,要与学校决策层保持一致,让教师、班主任普遍接受学校的决策,从而让这些决策转化为教师、班主任的自觉行动并认真贯彻执行。中层干部的有效性要得到较好的发挥就必须“动脑不动恼”,与教师、班主任友好、平等、和谐相处,达到环境适宜、生活幸福、工作快乐而教育教学效果极佳。

  做校长当“动脑不动恼”。校长是一校之魂。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经常被曝光的那些学校环境脏乱差、管理松散懈,那些学校的校长肯定是心思没有放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心思没有放在与教师的沟通和学生的交流上,心思没有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一所学校要有内涵,要有特色,要有品位,校长就必须动脑,甘于寂寞,克服浮躁,静得下心,沉得下身,身影应经常出现在教师的办公室,出现在学生的教室,出现在学校的食堂和宿舍,出现在学校的各个功能室。只有这样,校长才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也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在与教师、中层干部和学生交流沟通时,还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地和蔼地与他们相处,而不能动辄就发火、就训人,特别是不分场所不顾场合地向师生发火。校长还应动脑谋划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动脑谋划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快乐成长,动脑谋划精致校园、幸福师生、高效课堂、有效德育、实效教科研,动脑谋划高位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动脑谋划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中层干部;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从王欢校长的信条中受到启发,都来“动脑不动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盂城驿
   第07版:专版
   第08版:特别报道
幸福无需理由
有感于王欢校长的“动脑不动恼”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爱在山芋中
我的朋友———“瓦灰”
跑步的“苦、辣、酸、甜”
高邮报教育园地03有感于王欢校长的“动脑不动恼” 2013-02-04 2 2013年02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