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的敬畏之心
  □市教育局 周荣池  

  教师与其他职业相比并无高低之别,然而教育工作涉及学生心灵与成长,社会对于教师要求之高也就不难理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世道人心的变迁,这些对于清静校园难免有所波及。但是为人师者,我们要能守得住底线,抵得住诱惑,静得下心来——要清楚“可为”与“不可为”——这一切要求教师要始终有一颗敬畏之心。

  要敬畏书本。书是教师的本。人们常把职业比作一个人的“饭碗”,如果说教师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饭碗”,那么书本就是教师的“金饭碗”。“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能安身立命之根本就是书本,书本就是教师的那一桶水,这一桶水还必须时常更新才能成为源头活水。一味因循守旧而不知与时俱进的人,只会把肚子里那点可怜的墨水变成敝帚自珍的笑料。教师敬畏书本、苦学活用,才能成为一个满身书香、风雅卓绝的读书人,这样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否则,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只能成为有苦无功的教书匠。更为可怕的是,极个别的教师放下书本,围着酒桌、牌桌周旋,那么就是“舍本求末,无时得本”了。

  要敬畏学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教师更要清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而不是前进途中的“代步者”。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该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充满着无数可能的优秀个体。孩子是一张白纸,可能描绘出各种美好的人生图景。教学相长,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动中知道自己在专业上的缺陷,明白自己还要为孩子的成长多做点什么;而不是妄自尊大,强硬地命令孩子“听我的”,这样损害的是教师的民主亲和的形象,戕害的是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

  要敬畏家长。教师在学校为人师表,在家里也为人父母。教师要经常想想“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就能够敬畏自己学生的家长。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不同身份、素质的家长却都有一个孩子成长成才的共同目标。要理解家长,知道他们为生计所迫的难处,未必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要联系家长,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告诉家长孩子的状况,让他们知道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他们的鼓励;要帮助家长,对家长提出的点滴要求都落实到位,并要反思我们在工作中有哪些疏忽。家长是社会了解教育的一个窗口,教师敬畏家长更是对社会关注教育的一个良好反馈,做到这一点既是完善自己的形象,更是提升教育的美誉。

  《礼记·大学》中说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作为一名教师要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够“心正”。心正的教师才能把读书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把学生快乐成长作为终极目标,把家长的信任满意作为最高追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记者节特刊
   第04版:记者节特刊
   第05版:记者节特刊
   第06版:记者节特刊
   第08版:文游台
   第10版:专版
   第11版:教育园地
   第12版:专版
教师的敬畏之心
教育中应该有批评的位置
刚刚开始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妈妈,我爱您!”
《我的母亲》读后感
钓鱼
踢毽子比赛
高邮报教育园地11教师的敬畏之心 2012-11-08 2 2012年1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