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回分解”与“下回再说”
  □市武宁初中  秦一义 

  章回小说,每一章末尾都有“下回分解”四个字;说书人说到紧要处,也打住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叫“扣子”,也叫“包袱”。它调动了读者(听、观众)的胃口,不得不逼着读者继续看下去,不得不让听众(观众)下次再到书场埋单。“下回分解”的魅力之大略窥一斑。 

  与“下回分解”妙用不同的是“下回再说”,现实生活中有无限的“下回再说”,且不管它,小文单说教学上的“下回再说”。 

  有老师讲课,讲到关键处,不再往下讲了,对学生说:“你们先看书,有什么问题下回再说。”你当是该教师在使扣子,设包袱?才不呢。下面关键性的东西,他当然也是要对学生讲的,不过,后来的教有别于班级授课,也不是在学校。有家长愿意付出些经济等代价的,孩子就有幸到他家里去“聆听”。如果把“货”全“卖”给了课堂,还有什么“本钱”搞家教? 

  有学生在课上提出了一个老师预料之外的问题,这叫学生的“生成”,可是,学生的“生成”在老师的“预设”之外,有老师有“难言之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没有把握解答,需要下课后做番研究,老师对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下回再说。”以后上课他真的作了解答,兑现了“下回再说”,让全班同学感到满意。 

  这当然是值得可圈可点的,老师不是神仙,也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孰能无惑?有惑先自解,然后才“使人昭昭”,值得钦佩。 

  但糟糕的是,有的老师竟然剥夺学生的话语权,他只一味地按“预设”办,无视于学生的“生成”,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东西,不做正面引导,耐心地解答,生怕打乱了教学程序,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敷衍地对学生说:“这个问题下回再说。”学生期盼“下回”,但令学生纠结和失望的是,多少个下回过去,他始终没说。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们的教学需要“下回分解”,让所应教的知识,一环套一环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盎然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我们的教学当然也回避不了“下回再说”,如确实这堂课时间不够,可以下一堂课再说无妨,如确实有问题不便立即解答,可以“下回再说”。我们最不希望的“下回再说”变成下回“低三下四地说”,或让“下回再说”变得不闻不问、不了了之,以漠视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 

  总之,教学上,多一些“下回分解”,少些受窘的“下回再说”,杜绝私欲的“下回再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专版
“对牛弹琴”的启示
“下回分解”与“下回再说”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触摸都市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
洗茶杯
高邮报教育园地03“下回分解”与“下回再说” 2012-08-30 2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