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已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合作学习的确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然而,在低年级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原因在于学生不会倾听、不会交流,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实际上却无合作之神。
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真正发挥其效用,就需要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产生“我要合作”的愿望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意识比较强,而合作意识却相当薄弱,他们喜欢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不愿意与他人合作,更不愿意其他学生和自己分享成功。如果教师此时就是简单地、强硬地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合作的兴趣,自然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的合作动机在情境中被悄然激发,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我要合作”的愿望。例如,我在教《谁的本领大》、《狐假虎威》这两课时,分别让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这两篇课文情节有趣,语言生动,符合儿童心理,所以学生都乐于参加。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我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又被激发了,于是小组里有的当导演,有的做演员,有的读旁白,演得是像模像样,栩栩如生。他们在这次合作中不但享受到了快乐,也对下一次的合作充满了期待。
二、精心设计合作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应该怎样合作
低年级学生在合作学习开始阶段对如何合作并不清楚,如果教师在起始阶段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合理指导,学生往往会在合作学习中出现诸多问题,如各说各的,小组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有人积极参与,有人不参与等。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合作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知道应该怎样合作。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懂得了应该怎样进行小组合作,从而加深了对小组合作的理解,为以后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识字韵文时,我先让他们在小组里按编号的顺序每人读一遍韵文给组员听,组员既是听众又是评委,对不正确或不标准的发音要及时纠正。在大组交流中我对读得既正确又整齐的小组进行了表扬。接着我让他们再读韵文,要求读出韵文的节奏感和韵味,并指定要由每组的4号学生进行展示。话音刚落,12个小组就纷纷忙开了,开始对各自的4号进行“强化训练”。只听见这个小组的人说“不行,再来一遍!”,那个小组的人说“好,有进步”。训练结束后,组员们个个脸上是喜笑颜开,信心十足。交流时一听,真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每组的4号都是组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他们经过“急训”,又承载着组员们的希望,竟然个个都不负众望,表现出色。我立即将他们表扬一番,又肯定这是小组合作的功劳,不但给个人加星,小组也加了星。孩子们通红的小脸上满是兴奋和骄傲。
三、教师及时参与,给予点拨与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袖手旁观、无事可做,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指导学生的探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高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及时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例如,我在教《aoouiu》时就是这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合作读,谁愿意和我合作?(握握手)我现在是坐在你旁边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同桌。请你读ao,读三遍(生读,师翘起拇指:你真棒!非常好。)现在我读,你听。(师故意读错,请同桌纠正。纠正后再读,请同桌表扬)像我们这样你读我听、我读你听,小朋友会不会?请一个小组合作读。(表扬他们读得好)现在同桌小朋友合作读读ao。这样老师示范性的指导给低年级学生提供了模仿的对象,降低了合作学习难度。由扶到放,学生就能逐步掌握合作技巧,使合作学习可以顺畅进行,落到实处。
总之,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精心组织,使合作学习得以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就能做到群策群力,潜能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久而久之,学习小组的成员就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愉快、充满激情的学习团体。只要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规范、科学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就能得到扎实有效的培训和锻炼,就能真正培养其与人合作、与不同人共事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