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青壮年,其中约80 %发生在20 ~50 岁之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 : l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通常分为:( l )中央型:椎间盘在中线突出,压迫马尾,症状较重。( 2 )外侧型:突出位于椎间小关节部位及其外侧,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3 )后外侧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的一侧,压迫同侧神经根。
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疗法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法,约90%以上的患者都是通过非手术疗法而使症状得到缓解或治愈。非手术疗法能改变突出物与受压神经根的关系,纠正腰椎错位和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有利于病变的恢复,是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包括腰椎牵引、物理治疗、按摩、针灸、体疗、手法复位、痛点封闭、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等方法。如经保守治疗观察半年以上确属无效,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者,可施行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症状较重的患者,严格卧硬板休息3 周左右,有利于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有利于炎症的消退。3 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 个月内不做弯腰持重动作。
2 、腰椎牵引:仰卧位,用两个牵引套分别固定骨盆和胸部或腰部,进行对抗牵引。牵引重量通常从30kg 开始,逐渐增至相当于患者体重的重量,每次牵引20 ~30min。牵引的作用是使下段腰椎的椎间隙增大,产生负压,有利于髓核的还纳;牵引使后纵韧带拉紧,起到向前推压的作用,也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牵引可促使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发生变化,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有助于松弛肌肉,改变肌肉的痉挛状态。
3 、运动疗法:当腰、腿部放射性剧痛好转后可进行运动治疗,其目的是增强腰背肌和腹肌的肌力训练。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促进痊愈,预防复发。
4、手术后康复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或经常反复发作的病人,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与非手术康复治疗的方法基本相同,后路手术者应减少腰部的前屈动作;前路手术者应减少腰部后伸的运动,植骨融合术者应在骨愈合以后再开始进行腰部活动的训练。
预防
1 、健康检查: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青壮年应做健康检查。注意有无脊柱先天性异常,如隐性骶椎裂患者如发生腰背痛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2 、改善腰部姿势:某些需长时间弯腰用力的劳动,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承受的压力增加1 倍以上,弯腰转身提取重物承受的压力则更大。因此,长期弯腰工作者腰腿痛发病率高,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也高。纠正的方法是改善腰部姿势。在弯腰提物或搬运重物时,要精神集中,各肌肉、关节运动协调配合,拾物时以下蹲代替弯腰,避免大幅度地屈伸腰部,避免在腰部侧弯、扭转姿势下用力。携带重物时应尽量使其贴近躯干,减少椎间盘的压力。每工作1 min应适当的活动腰部,或做操,减轻腰部的疲劳,这对于预防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3 、及时治愈腰痛:腰痛时,肌肉的紧张性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腰椎间盘的压力,促进椎间盘蜕变和诱发椎间盘突出。因此,对于平素经常腰痛的患者,应查明腰痛的原因,及时治疗,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
4 、加强腰、腹部肌肉锻炼: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减轻腰椎负荷,对椎间盘有保护作用。
作者简介:
吴刚,主治医师,毕业于江苏省职工医科大学,从事骨外科工作10余年,先后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修深造,并接受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创伤骨科培训中心(中国)培训。临床主要特长及工作方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手外科,应用骨科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组织缺损的修复、骨不连和骨髓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