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助理兼主任的居吉荣先生是高邮人。近日,在朋友引见下,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高邮籍在北京的同行。
儿时梦想当作家
“说成功人士谈不上,只是长期习惯于采访别人,今天在家乡竟然变成了被采访的对象。”一见面,居吉荣的一句调侃,让记者感觉十分亲切。
原本以为在国家级期刊社工作的居吉荣,一定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树立宏伟的理想,没想到他的回答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才与新闻写作有了亲密接触。
1962年居吉荣出生于高邮周山居河一户普通农家,父母以务农为生。居吉荣在家中排行老大,深感长辈不易的他高中毕业就参军了。
上学的时候,在所有的学科中,居吉荣对语文最感兴趣,课余时间他总是想方设法找书阅读,“读书的时候我就一直有个梦想,希望长大以后自己能成为作家。”想起儿时的梦想,居吉荣笑了。
歪打正着写新闻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9岁的居吉荣稚气未脱,就应征入伍,来到了北京某部队服役。
刚开始,组织上安排居吉荣在连队当炊事兵,但是喜欢看书的他有些不甘心,便开始尝试着写广播稿。后来居吉荣被调到营部当文书。此时,居吉荣拥有了稍微好点的学习环境,求知欲得到了空前释放。他不断地学习钻研,并不断地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名气越来越大,“我虽然在那时有点名气,现在回忆起来只能算是为后来从事新闻工作作了个铺垫。”1983年7月,居吉荣转业至北京城建四公司第三工程处负责宣传工作。从此,新闻报道便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后来他相继担任政工干事、政工股长、团总支副书记、宣传部长等职务。
“没想到,作家没当上,却一直要跟文字打交道。不过,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在北京城建部门工作的20多年里,为了宣传报道好职工的生活,居吉荣经常深入工地,常常从早上出来一直忙到深夜,一身臭汗,满脸灰尘。有时工地上发生事故,领导电话一到,不管白天黑夜,还是酷暑寒冬,他都会第一时间奔向现场……
付出总有回报。居吉荣的作品频频刊登于全国级报刊,他个人多次被评为集团公司和北京市先进个人,曾荣获北京市优秀团干部和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并被推荐到北京市委党校、中央党校学习,取得了在职研究生学历。
坚持不懈走向成功
居吉荣说,任何行业都是相通的,做事就是做人,做新闻就是与人沟通。
新闻必是源于真实生活。专业从事新闻工作后,居吉荣发现,真实才有说服力,首先要让当事人信任你,才能挖出事实真相。写作上还要有技巧,还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反映。谈起新闻,居吉荣说他自己也是从门外汉一步步学起来的,并称实践经验非常重要。
居吉荣曾在7年多时间里,走访了十多个省市,拜访了几十个行业主管部门和百余位企业家。“是采访、更是交流;是交流,更是学习。”正是那一篇篇凝聚着心血和汗水的作品,为居吉荣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2005年初,他被调入国家级专业媒体,先后任主编、策划部主任、社长助理等职务。
20多年的辛勤耕耘,居吉荣能比别人多刊登一些文章,是因为他比别人多付出了劳动。居吉荣说:“人有了定力再有了毅力,然后就到了潜力开发阶段了。潜力的大小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我也根本想不到能走到今天。”居吉荣心中的追求永无止境。前不久,在建党90周年之际,居吉荣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2010年)。
居吉荣在自己的作品集《如歌盛世》的自序中写道:“静静审视这些作品,心中涌动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有苦涩也有甘甜,有遗憾也有欣慰,更多的是豪迈和激情,它是人生的一次次涤荡……”
为了儿时的梦想,居吉荣已经坚持多年,他依然以火一样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未来。采访中,他从骨子里透出的执着,让人感动,让人钦佩。
记者手记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居吉荣多次提起了家乡,他说家乡的一草一木、儿时伙伴亲密无间的友情、慈祥长辈无私的关爱都给他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当他从记者口中了解到高邮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时,他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表示只要有机会,他一定回报家乡,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