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活力就是吸引力,更是向心力,也是发展力。高邮是首批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高邮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激发文化活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强市,增强古城高邮的文化魅力。
要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增强先进文化引领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各种载体,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在先进理论普及、先进文化宣传、先进典型传播、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建设“五个高邮”的热情。旗帜鲜明地开展争做“高邮好人”活动,倡导诚信友爱、创新奉献社会风尚,构筑高邮人民美好精神家园。
要始终坚持文化惠民,打好主动仗,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重心下移,倾斜基层,普惠群众,促进和谐。进一步提升文化馆、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做到设施完善、服务优质、活动正常。深入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要始终坚持反映生活,激发创造力,提高文艺创作水平。文化精品是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繁荣文化生产,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树立精品意识,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高邮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笔触、充沛的激情、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一批富有高邮文化特色和鲜活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宣传高邮人文特色和精神风貌,提升高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要始终坚持转型发展,打好特色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当今时代,文化创造的经济价值已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重要的生产力,作为产业的灵魂,是促进产业兴旺的巨大精神力量,文化兴工、文化兴商、文化兴农、文化兴百业,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高邮,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文化特色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努力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布局结构合理、创新能力较强、市场繁荣有序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突出持续性,增强文化名城影响力。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城市的一切建筑,只有融入了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有灵魂,才有品位,才永不落伍。用文化的理念建设城市,实现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用城市建设的形态营造城市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通过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更高起点上保护、发掘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古城、古街、古宅、古河道的保护力度,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利用,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历史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之中,让历史记忆得以保留,让深厚文脉得以彰显。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着力塑造高邮鲜明的城市个性,彰显城市的个性魅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二次全会为“文化高邮”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文化高邮建设,努力推动高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