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无偿献血?
王:这是法律规定的。199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立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无偿献血也是国际通行的献血制度。因为过去,我国的临床医疗、备灾储备和生物制品用血,一直依靠少数人卖血来获取,给用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疾病传播。而无偿献血者是健康人群,不但血液质量高,血源性传染病也得到了控制。所以,只有以人道主义无私奉献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无偿献血,才能从根本上清除有偿供血带来的各种弊病,保障受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
记者:什么是无偿献血?
王:就是健康适龄公民自觉自愿献出可以再生的少量血液或血液成分去挽救垂危病人的生命,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单位领取任何报酬。
记者:有些人担心献血会影响健康,这种说法科学吗?
王:不科学,因为正常人献血不会影响健康。从新陈代谢上来讲:血液中所有细胞成分都经历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红细胞平均寿命120天,白细胞7-14天,血小板7-9天。骨髓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从血循环上来讲: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存于肝、脾、肺、皮肤等“贮血库”等器官内,遇有失血时,储存的血液会迅速释放血出来,补充到血液循环中去。 从血量上来讲:正常人体血液总量约占体重8%左右,50公斤体重的人血液总量约4000毫升,一次献血300-400毫升,只占血液总量的5-10%。
记者:有宣传说:献血有益健康,此说有什么道理吗?
王: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脂肪高蛋白性食物摄入过多,造成营养不均衡,加之运动相对减少,使体内脂肪大量存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定期适量献血,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刺激造血功能,保持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血液流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据抽样调查,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存活率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记者:人到中年还可以参加献血吗?
王:可以。《献血法》第二条,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根据本市2010年数据统计,6401献血人次中,40岁以上献血者占46.23%。 专家认为40岁正处于青壮年时期,50岁才进入中年。
人到中年,运动量减少,机体代谢趋于平缓,出现血铁、血脂、胆固醇等指标超标,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等。专家认为献血可以引起神经内分泌的一系列变化,经常献血的人的造血速度比常人快,红细胞“年轻程度”高,血粘度下降,血液内各种“老化”成分减少。61岁的台湾公众人物马英九,12月14日再次捐血500CC,他说:“若拿1000CC的宝特瓶来计量,已经捐了45瓶,捐血20几年,身体越捐越好”。
记者:有读者对河南卖血者感染疾病,担心献血是否安全?
王:到指定的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是由安全保证的。我们的采供血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资格认定的,严格按照《献血法》第十条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采血部门所用的针头、血袋及所有耗材都具有国家资质,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用具,在正规认定资质的血站里,通过献血传播疾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你留意整个献血过程,绝对安全!
记者:有想参加无偿献血的读者问,每一次献血要经过哪些项目检测?
王:检测8项内容,检验2-3次。献血前首先对献血者的血样进行乙肝表面抗原、血型、转氨酶、血色素等几项快速筛选。然后将每袋血连同血样送达扬州中心血站检验科再接受两次检测,检查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D抗原筛查、转氨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每一份血样被分成两份,由两组检测人员用两种检测试剂和不同的检测设备进行检验,只有两次结果完全一致,才算合格品。
记者:有不少打算参加献血的读者想知道献血前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前三天不服用任何药物;献血前一日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心理紧张,按习惯进餐,但以低脂、低蛋白为宜,不饮酒; 献血当日晨,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带好本人身份有效证件,间隔期间满足6个月; 献血后用3个手指顺血管走向持续压迫针眼8-10分钟,不揉搓捻动,针眼处4小时内不被不洁物污染;献血当日不从事高空、高温作业,不参加剧烈运动,适当多饮水,正常膳食即可,一般以进食新鲜蔬菜瓜果、 豆制品、奶制品、新鲜鱼虾肉蛋等,无需过量补充,忌暴饮暴食、饮酒。
记者:我国为什么要提倡一次性献血300、400毫升?
王:一次性献血300或400毫升是国家法律规定并倡导的,也是符合我国人体生理机能的。从医学角度看200毫升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只有达到一定的血量才能触及到体内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起到深度刺激作用。如体重为60公斤,血液总量约为4800毫升,一次献血400毫升,只占血液总量1/12,另外,人体内有20%的血液储存于肝、脾等器官内,遇有意外失血或献血时,它会迅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去,人的血液总是在不断新陈代谢并保持动态平衡。
其次,是为了降低患者用血风险,因为在输血量不变的情况下,多人份的输血会使受血者输血反应机率大大增加,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可使受血者被输入的血液来源减半,输血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记者:有读者对无偿献的血有偿使用感到不解?
王:这是读者对无偿献血到临床用血的流程机制不了解所造成的误会,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早就针对有媒体报道的“无偿献血、有偿用血”问题作出过解释说,“这是一个误解,血站将血液出售给医院的费用,是回收生产过程的成本。血液本身是不要钱的,但装血用的特殊袋子、血液检测、冷链储运等都需要成本。”一位血液专家这样比喻,江河湖泊的水不要钱,但自来水是要付费的。
血站作为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行 “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上缴财政,所需开支再由财政下拨。《献血法》第十四条规定:公民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记者:媒体经常褒扬献血量大的为“英雄”,请问参加无偿献血可以获得哪些表彰?
王:有。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自愿无偿献血事业,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表彰奖项如下:
献血总量累计2000毫升 获高邮市表彰 (一年一次)
献血总量累计3000毫升 近期3年献血2000毫升,获高邮市表彰 (三年一次)
献血总量累计4000毫升 获扬州市表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两年一次)
献血总量累计6000毫升 获江苏省表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两年一次)
献血总量累计8000毫升 获卫生部表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两年一次)
目前获我市表彰591人,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3人,铜奖12人。
记者:有参加无偿献血者问用血后如何办理返还?
王:概括地回答一下吧。返还范围:无偿献血者本人及父母、配偶、子女;用血之前的献血记录;献血所在地(用血费用回原发证地报销)
相关手续:(1)本人用血:献血证,献血者身份证,出院记录,用血发票。
(2)家人用血:献血证,献血者身份证,出院记录,用血发票,关系证明(户口本、结婚证,如不在同一户口本,由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据户籍证明)
(3)住院期间献血,提供献血后的用血一日清单或临时嘱单。
服务地点:高邮市人民医院急诊中心四楼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服务电话:0514-84659509 84659510 建议您报销前来电咨询
记者:为什么要提倡互助献血?
王:《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目的是通过亲友之间的爱心奉献,唤醒更多的人爱心献血,既可以起到缓解血液供需矛盾,也可以起到进一步广泛宣传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血液在临床救治中的重要性,钱再多买不到血;献血不但有益健康,而且对自已和家人也是一份健康储蓄。很多互助献血者来的时侯有点紧张,走的时侯却说“下次还来”;还有的说“早就想献了,就是没兑现”,通过互助方式促成快速加入了献血行列,互助献血者必将是我们的招募者,他们会把献血感受传递给身边朋友,这对献血事业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记者:目前高邮无偿献血能否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王:能,而且超过。自2004年以来我市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献血人数逐年增多,近3年献血量超过本地用血60%左右。坚持每年献血及全年献血两次的稳定血源占用血量70%。邮城21000多名献血人群中,有3349人自愿加入固定献血者队伍。
随着人们对血液生理知识的了解,对无偿献血认识的不断提高,献血理念在发生着根本的改变,再也不是恐惧和观望,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时尚爱心的一种行为。许多献血者就是受亲朋好友的影响而来的。目前,个人自愿献血已成为我市献血主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无偿献血。
高邮市无偿献血办公室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