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高邮镇党委、政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奋战十二五、建设新高邮”主题,以“全面达小康、奔向现代化”总揽全局,务实推进、快速推进、强势推进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1亿元,比上年增长31%;财政税收收入5.1亿元,增长28.5%;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0元,增长13.1%。
工业经济发展壮大 着力克服用工需求矛盾突出、原辅材料价格波动、资金全面紧缩、项目用地紧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积极应对,攻坚克难,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可完成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22亿元、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7.3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31.5%、34.6%和13%。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 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推进了十里村金龙生态农业示范园和高邮湖万亩网围养殖基地、新民滩高邮鸭扬州鹅养殖基地的建设,新增高效规模农业园区3500亩,其中设施种植业500亩,设施渔业2300亩。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商注册农村“三大合作”6家,全镇三大合作社总数达50家。开展科技入户工作,培育科技型农业示范户100家,辐射农户400户。预计全年可实现农业增加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5.7%。
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以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高邮双黄鸭蛋节为平台,开展了系列推介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成功引进波司登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江苏中贸电子光源有限公司、江苏大熙照明有限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和迅达重型机械、狮城钢材城等一批域外民资项目,民资利用提前7个月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全镇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150万美元,新增民营注册资本16亿元,新增私营企业205家,完成自营出口额3850万美元。
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今年以来,全镇在手实施工业项目48个,计划总投资49.8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技改投入1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年新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波司登物流中心、迅达重型机械2个10亿元项目,亿元以上项目4个。江苏阳光高效节能灯和高速自动生产线、凤凰木业木制品加工、中贸电子汽车灯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长柏机械汽车配件等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顺利竣工投产。
园区建设成效凸显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美化园区形象,实施了同心路东延段建设工程和威高东路高压线路扩容改造工程,完善西区四路和东区凤凰路东侧沿线企业的绿化工作,完成卫星路与珠光路连接工作,实施新河路北侧地块村民住宅评估、动迁,全年累计投入7500万元,园区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全年新入园企业10家总数达173家,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园区企业完成产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0%,园区企业的集中优势进一步显现。
服务业发展特色彰显 按照“发展提速、结构提升、比重提高”的思路,突破项目建设、引导集聚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引进实施波司登物流中心、狮城钢材城、新奥燃气门站等重点服务业项目,不断规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新型业态服务业运作,积极推动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预计全年可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45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080户,比上年分别增长23.9%、26.5%,服务业从业人员达30000人,实现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3个,北海、康华、琵琶社区创成扬州市商业示范社区。
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速 全力支持城市化建设,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S237、S333、净土寺广场建设及周边改造等城建“双十”工程和城建项目的征地动迁与矛盾协调工作,确保了全市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城建“双十”工程建设和撤县设市20周年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同时,积极呼应城市东扩战略,在有限的空间里积极打造我镇自己的城镇化建设亮点,全面完成珠光路南延段建设、“三路”联动改造和湖滨穿乡路改造,实施邮汉路亮化工程和湖区、黄渡村北部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丁庄安置小区碧水新城秀水苑工程建设,启动黄渡健民花苑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完成波司登物流中心、通湖东路周边等地块动迁交地工作。预计全年共动迁780户、交地548亩。土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争取用地指标560亩,有效保证了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连续五年创成土地执法模范镇。
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 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规范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模式运作,全年疏浚整治镇级河道2条、村庄河塘5个,完成土方29.54万方,改厕127座,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黄渡腰庄泵站、保安圩湖滨南站以及圩口闸2座,改造公益性农桥6座,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交通安全。积极兑现上级惠农政策,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4个,奖补资金74.52万元。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应用工作,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作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实现村村通,全镇宽带入户率达40%以上,新农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社区建设成效明显 社区阵地建设不断加强,通过财政投入、向上争取、资源整合、新建小区预留等方式,新建御码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新增康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350平方米,修缮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社区特色创建不断加快,全镇创成扬州市级和谐示范社区4家,申报省级和谐示范社区2家、扬州市级6家,创成高邮市首届“五佳社区”3家,挡军社区创成省充分再就业社区、水部楼社区创成省3A级居家养老服务社区。社区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全面设立社区工作站,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制度。社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开展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野广告”、“毁绿种菜”专项治理,全镇创成省级文明社区1家、扬州市文明社区3家。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氨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23%、2.01%、2.78%、2.70%,万元GDP能耗下降3.8%。切实加大环保治理力度,重点整治4家涉铅企业,关闭1家“五小企业”,建设2000米雨污分流管网,实现与珠光路主管网联网。扎实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琵琶社区创成省级绿色社区,6家社区通过扬州市级绿色社区验收,全镇创成绿色家庭60户。巩固提高国家级生态镇水平,深入开展“百万人清洁家园大行动”,正式启用湖滨垃圾中转站,全面完成秸秆禁烧、禁抛工作任务。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扩大各类保险覆盖面,新增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1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545人、工伤保险320人、住房公积金扩面1350人。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全年培训82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350人。建立服装行业工资支付月报制度,42家服装企业列入统计监管范围。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266户2821人530万元、临时救助资金95万元,开展第8个“5?19”慈善一日捐活动,募得善款50多万元。积极做好老龄工作,向2807名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57.2万元。积极做好双拥优抚工作,为287名“三老”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两参人员办理了住院医疗保险,完成100名60周岁以上农村籍老兵生活补助的调查上报工作。
2012年工作展望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当前,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外部环境总体平稳,内需效应正在显现,政策取向积极稳健,为新一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高邮镇将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进一步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致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奔向现代化”战略目标,突出“提振信心、提质转型、提速跨越”主题,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012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46.57亿元、财政税收收入6.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0%和13%;全部工业产值259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58亿元,分别增长30%、30%;农业增加值2.12亿元、建安总产值64.8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5亿元,分别增长5.5%、35%和20.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产业提质转型,全面壮大经济实力;
二、 坚持创新发展,突出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三、坚持统筹发展,突出城乡互促共进,切实提高融合层次;
四、坚持和谐发展,突出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提升幸福指数。
风正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2012年高邮镇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紧紧依靠全镇人民,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担当新使命,凝心聚力、奋力作为,为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新进程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