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例谈
~~~
~~~——读《我的妈妈是精灵》有感
~~~
~~~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感受人性的光辉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例谈

  □  市第一小学 刘琪

  第一次讲授《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时,我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课本的边缘。教室里四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我,像四十多盏探照灯,似乎把我教案上每一个准备不足的角落都照得无处遁形。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位英雄。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我的声音在教室里显得单薄,“作者李星华通过追忆十六年前的往事,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这段话是从教参上背下来的,说出来时却像在念别人的台词。我心虚地抬起头瞅了几眼孩子们,意外地发现今天的他们异常安静,有的眉头紧紧地皱着,有的眼眶有点泛红。

  正当我以为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思考时,眼睛突然捕捉到第三排靠窗的女生悄悄打了个哈欠,她的同桌正用铅笔在课本空白处画小人。我的心猛地一颤,捏粉笔的指甲也加重了几分,细微的汗珠从乌发中沁出。我立刻缓过神来,顺了一口气,安慰自己。

  教参提到这篇文章要抓住“时间跨度”和“情感变化”两个重点。我在黑板上写下“1927年”和“1943年”两个年份,粉笔灰簌簌落下。突然有个男生举手:“老师,1927年发生了什么?”我愣住了,课本上只有只言片语,而我的历史知识早已在大学毕业后逐年风化。

  第二天,我做了更充分的准备。我带来一张1927年的老照片,讲述了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当我读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最后一排总爱捣蛋的男生张大了嘴,他的眼睛里闪着向往光明的光。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本质——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答题机器,而是能对他者遭遇产生共情的完整的人。

  课后一个扎马尾的女生追上我,“老师,您说回忆真的能跨越十六年还这么清晰吗?”我看着她稚嫩的脸庞,想起自己十几年前还在小学教室里背乘法口诀,那些记忆早已模糊成一片昏黄的光影,唯有人生重大节点的几个片段异常清晰。

  虽然记忆会被时间模糊,但我努力做到在孩子们的心田播下一粒英雄的种子。这节课大部分学生都在用心体会,孩子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贡献,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批改作业时,我看到一个学生写道:“原来,革命者也会系鞋带、摸孩子的头。”这句话让我很欣慰。通过这篇课文,历史人物在他们心中终于从书本上没有温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人。这大概就是语文课最珍贵的收获——不仅学会阅读文字,更学会去感受人性的光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教育园地
   第04版:特别报道
浅谈“课程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生成
阅读,感受人性的光辉
乡情四季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
有时,我想做个男孩
兄妹情
高邮报教育园地03阅读,感受人性的光辉 2025-07-10 2 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