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作家隔纸相望的流年

  □  马晓炜

  在岁月的长河中,书籍始终如一盏不灭的明灯,温暖而坚定地照亮我生命的每一个转角。每一段与文字相遇的时光,都像开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使我得以穿越时空的阻隔,在薄薄的书页、浅浅的文字间邂逅千百种人生。那些深深镌刻在记忆中的作家与作品,如同老友般陪伴着我,于平凡的日子里书写着不平凡的感动。

  记得上初中时,汪国真的诗在校园里悄然流行。那时班上有个同学带了本《年轻的潮》,引得大伙如众星捧月般地黏着他争相借阅。好奇心驱使,我也向他借阅,他说:“空闲时间被别的同学预定满了,你若稀罕,借你两节课咋样?”来不及多想,我满口应允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打开那本破旧不堪的诗集,瞬间被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和隽美、清新的诗行吸引了。上课铃响了,我浑然不知,直到张老师过来将书收去,我才如梦初醒。不承想,张老师非但没有责罚,还因势利导教育我们,说喜欢读书是好事,倘若因读课外书影响学业就得不偿失了。最后他还告诉我们,他也是汪国真的忠实读者。听了张老师的话,我对汪国真的诗愈加着迷了。课堂上虽然不敢偷看,但只要在报刊上发现有署汪国真名字的诗,就毫不犹豫地抄下来,或剪贴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时至今日,汪国真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不能失去的是平凡”“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等经典佳句,我依然耳熟能详、随口吟诵。有诗香为伴的日子,给青春留下的记忆,永远是美好的、鲜亮的、温暖的。

  如果说那时年幼,喜欢汪国真略带有从众和追星色彩,那么对路遥的喜爱,我一直认为是比较理性的、发自肺腑的。

  初中毕业后,在等待参军入伍的日子,我外出到省城一家建筑工地打工。打工期间,我无意中在街头书摊淘了一本盗版的《平凡的世界》。

  白天太阳下挥汗如雨,夜晚蜷在石棉瓦搭建的工棚里,借着昏黄的灯光,一页页翻读。孙少安的坚韧、孙少平的不屈,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我的挣扎与渴望。书中的黄土高原,成了我精神的高地;而路遥的文字,也成了那段艰辛岁月里最暖心的陪伴。

  多年之后,等我有经济实力买书时,不管是逛新华书店,还是驻足街头的书摊和报刊亭,只要看到有路遥的作品,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这既是对那段打工岁月有书为伴的无限感念,又为了在阅读中随时汲取向上、向善和奋进的力量。

  后来,我参军入伍,在训练间隙读徐怀中、朱苏进、裘山山的军旅作品。他们的故事,不仅令我迷彩服下的青春多了一份厚重,还使我对他们的文字更加痴迷,四处寻找他们其它的作品,然后集中一段时间阅读,惟有如此,才感到解渴、过瘾、带劲。

  岁月流转,从青涩少年到年届不惑,书架上的名字越来越多,但每次重读那些陪伴成长的文字时,总能遇见流年那个或惊喜或感动的自己。一本书是一个世界的入口,而喜欢上一位作家,则是与这个世界的永久约定。在书香氤氲的世界里,我们终将重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洪三段(小小说)
与作家隔纸相望的流年
为父亲理发
旧时光里的广播
月下漫步
高邮报副刊03与作家隔纸相望的流年 2025-06-24 2 2025年06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