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科技局
2025年,市科技部门深刻领会“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指示,紧扣市委“科技提速赋能”重点任务,锚定目标,创新破题,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以四个“更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区域创新一体化建设格局。
一是更高效率健全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创办统筹协调作用,确保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落实,激发创新动能。加强科技专班队伍建设,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创新制度。锚定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考核指标靠前抓、重点事项往前赶,努力争先进位。把国家创新型市、省创新型示范市建设工作与“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收官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政治站位,严格各项要求,强化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协同联动,补短板强弱项,严督查强责任,见成效促提升。针对新形势、新局面与新要求,全面启动我市科技创新“十五五”规划,科学谋划和预研“十五五”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路径、战略工程、战略举措。
二是更高水平引培创新主体。务实推进“招、培、孵、建”,按照“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清单化”闭环管理来狠抓落实。加快推进科技招商“四招四引”——招引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校院所平台、高层次双创人才,协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招商队伍。全面建立完善高企培育库,以“一库六清单”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开展分类指导,精准服务,用好解题思维,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有计划培育成高企。全生命周期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矩阵。深化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推动“511”产业体系链主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指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科研协同,针对基础研究、产业前瞻、成果转化,挖掘、培育、实施一批科技项目,解决“卡脖子”难题。积极推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联合体早日实现“零”的突破。全年科小备案600家以上,拥有高企数达510家,新增瞪羚企业5家。
三是更高质量建设平台载体。系统化、集约化打造“S333科创走廊”,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专业科技园”全过程孵化链条,优化构建可持续运营机制,提升专业孵化水平,形成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人才资源的“集聚地”。加快运营启迪数智信息产业园,打造辐射全市的产业科创中心。拓展导入西安、上海、深圳与南京的科教圈、创新圈资源,根据需求布局新建域外创新中心。全力推动“光储充、智能终端、低空经济、装备制造、智慧照明”五大专业园区建设。努力将扬州大学(高邮)种子创新研究院建设成省级以上重大平台。推动高新区“去筹提质”、国家农科园“强基提效”。
四是更高标准构筑创新生态。高效建设“511”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加快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紧密型合作,实施拨投结合项目。充分发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高邮市工作站的服务功能,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科技培训、项目路演、产学研对接、科技金融合作等活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程度。用好“三团一员”,无缝衔接好高层次人才、专利、成果、项目转移。探索“场景引领创新、需求驱动转化”新模式,紧盯科技前沿、产业“风口”,开发多元应用场景,吸引更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协助国有平台与主板块设立产业基金与科创基金,丰富各类科技金融产品,重点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做好新生代企业家、科创型企业家、“创二代”培育培训,营造科技创新浓厚氛围。
市科技部门将牢记使命,勇担创新重任,紧盯“科技提速赋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市与省创新型示范市,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支撑区域创新,在“强富美高”新高邮现代化建设中强使命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