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王飞散文集《山边记》读札
~~~
~~~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岭上多白云
——王飞散文集《山边记》读札

  □  周荣池

  余生长在平原水边,周遭无可见山地。高邮湖西去有神居山,旧时是汉广陵王刘胥墓地所在,惜被后人采石及考古挖空。山石用以铺路建设,墓中所掘故往辉煌遗存迁去广陵城,留下成为一座修辞意义上的空山。神居山因为刘胥与长安是有牵连的,这其中有许多富含意味的瓜葛。壬寅岁末尝往西安一行,文友晤见时座中见王飞兄,说过几句关于文学的话,都被行色匆匆所扰忘却了。年后开春,王飞兄竟邮一本大著《山边记》(广西美术出版社)于我,因轻慢而羞愧之余读罢,深感如对饮令人酣畅,提笔写下所感所思。

  南山是飞兄的所在陕西的山,秦岭也当之无愧是西北的注脚和背景。一定是岭上的白云,暗示着虚无中的实情——大山有时候也是某种象征,太巨太甚的存在是心念和文字无法概括的,故而无可作为书写的直接具象,否则将失之于空乏。只有云朵、草木或者具体的人事可以取来作为证据,一个书写者或者游子才有切实的落脚点。王飞兄的文章都短,我猜他找到了某种办法,用以小搏大的思路去写一片山,才显得具体可感,也才能生出气象,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和才情。《山边记》洋洋三十余万言,无不是在写山或者学山一样去沉思,既见山又见自我,既望山又忘山,故以为所见所书之山有三重境界值得回味琢磨。

  先是见山,见喜悦。秦岭或者说南山,对王飞来说是实景并非虚情。他和自己的家乡生活在南山边是这天意的眷顾,巍峨的山非但没有阻挡他的去路,更没有挡住他的目力和心念。他时时记得南山,并在纸上得见南山,这从书稿开端连续多篇文字中一眼便能看清楚,这便是面临大山的开门见山,是直抒胸臆,也是自豪吟唱。他很坦诚,在《南山苍苍》中开篇即直陈:我不是山里人,可我喜欢山,喜欢在山的外头望着。他不是大山里的孩子,但照样受到大山的暗示,所以他能见山,因为“我,虔诚地朝圣——南山”,因而“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追寻的什么?当我再一次望南山的时候,我恍然明白了”。应该说,王飞所见南山也是在心中,在书里。在《书读南山》中,他写自己读书之余去看南山,又提及自己读的书与南山有关。那是清代毛鳳枝的《南山谷口考》,这位寓居西安的扬州人,痴迷关中金石文字和军事地理,将南山清溪流出的谷口都记在纸上,见这样的山就更有力道和雅趣。而南山里所见除了谷口清泉,还有遁入山间如草木的隐者。他们有铁杵磨成针的毅力,有止语三年的境界,有老僧半间云半间的禅意,有大隐隐于心的信仰。由山见书而又见人,王飞的南山所见是立体的、丰富的,也是深刻的,更重要的是如他在《南山隐者》中所言:进山是为了出山,有一种飘然若仙的喜悦。

  出山就是意味着已然在山,这是王飞散文的第二重意境。在什么样的山?愚以为作者已经不仅是登临南山之峰,而是将人世诸般都用南山的气韵和方式去面对与思考。像山一样思考,就可见仁心、见慧心、见悲心——这也是文学写作者应该具备的胸怀与办法。如果只是眷顾徜徉山水,可能很难见山,更不要说能进山或在山。在《丰德寺》,作者写寺庙种种不堪的境遇,其“门庭寥落,荒旧清冷”,又“屡受劣人破坏”,便是山一般的仁心。而《陈道姑》一文中只数百字,写了陈道姑以及其丈夫、儿子和孙辈,道与俗孰对孰错作者不置一字评价,只写得平静寥然,能看到仙风道骨,看到儿女情长,看到母子情深,看到骨肉亲情,但最终只落在“眼中笑成了一条线”,这究竟是得道的笑意还是世俗的暖情,作者全以一颗慧心包容,实在是大妙也。由古寺到今人,作者似乎又不忘悲心地顾念万物——《雪猫》一文可作其中一例。慈悲并不一定要大喜大悲,眼睛能看见俗世的庸常平凡并为之牵挂,亦可能是大慈悲。雪猫是再平常不过的小物,但在它的身上作者看到“父亲和母亲的眼里写满了望眼欲穿的痛”,这就真是既见山而又在山——在生活最柔软之处见了慈悲心,登及了光阴的山峰。

  当然,王飞写的山以及山中物事再繁复与古老却也都有边界和具象,而写作更可能应该是找到具体事实上的光亮。写作者与山,或者人生于山,应该见山而在山最终又忘山——即我心有山又无山,这可能是要在物与情之外见深思。《山边记》一书也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基于具象而又脱于形事所役而作了某种沉思与自证。《悟道色墨》中,作者写的是在贾慧法的画作中悟出了道,但事实上是其自身的深思与解读,才让所见画图的道成于纸上,对章法、对材料、对气力以及画作之中的生命动力其能娓娓道来,这岂不是自己在悟道?所以他以“忘我”的角色又无不在讲“我忘”,这是极其神妙的。在《带走一片云彩》中,讲的是一位文学青年,讲其对文学的热爱,讲大碗喝酒的豪情,讲对世界感恩与依恋,这一切又无不都是讲作者对他的认识,以及在认同中自表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在文末,王飞写了这样一句深情的话:“请允许我为他送上这片白云”,就更飘忽而动人了。同时,写文友任小岗《又向江湖浪里行》的小文,写《为垣曲立了一块碑》的王士敏先生的书稿,写《大地结出的果实》的苍超的文字等等,让王飞的书写在文学本来虚空的境界里又有了一种务实而致用的精神,这也是一种自我与忘我,无不表达“我”对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的理解,虽是酬唱应制之作,也无不暗含着一种有力的精气神。这一点如山的自信和力道,因为他见过远山且在山,因而又可以忘山自言。

  岭上多白云——岭是巍峨而神性的秦岭,云是飘忽而明媚的文字。《山边记》每篇短小可喜,但值得一读如品佳酿,其中可以看出一位写作者的态度、能力和办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副刊
   第07版:悦读
   第08版:特别报道
岭上多白云
由《人间食单》所想
酒香高邮
高邮报副刊06岭上多白云 2025-04-03 2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