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汤庄镇沙堰小学 卢有林
邮师毕业已近三十八年,光阴催皱了我的额头,却吹不走我对邮师的记忆。邮师是江苏省高邮师范学校的简称,想当年,具体地说就是1984年那个金色的开学季,我们一帮农村娃经过八年寒窗苦读,在乡亲们艳羡的目光中从里下河地区各个地方走进了邮师的大门,组建成了高邮师范学校八四(1)班。我清晰地记得邮师的大门开在高邮这座极具文化底蕴的小城的东后街上,大门两侧的墙体上赫然书写着“博学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静默无声而又极具震撼力,乃至后来我离开邮师走上工作岗位,这八个大字还时不时地在我脑海里跃动。我一直践行着“博学为师、身正为范”的邮师校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物资还是比较匮乏的,而十六岁的我们正是身体拔节生长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足够的或者说不是太缺乏的营养来滋养。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毕业,我几乎都是坐在教室第一排,因为我身材比较瘦小。好在十六岁走进邮师大门,我遇到了一个好食堂,每天不但能吃饱肚子,而且还吃得有滋有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记得每个月学校发给我们二十八斤饭票和十五元菜票。十五元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那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也就四五十元,而那时候的工人又有谁舍得拿出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用于个人吃饭呢?早上我喜欢吃食堂里的油条、油饼,外加一碗稀粥、一碟小菜。上午结束了全部的课程,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了,一般情况下我总是冲在前面奔向食堂。食堂里的爆炒猪肝、红烧大肉圆等美食在诱惑着我,总让我情不自禁地咽着口水,给了我奔跑的力量。当年邮师食堂的大肉圆真的是名副其实,又大又圆,静静地“养”在酱色的油汤里。食堂师傅用一柄长勺子从菜盆里舀起一个肉圆的时候,我还期待着多带一些油汤,因为大肉圆吃完了,用油汤拌米饭也是一道美味。晚餐最诱惑我的就是肉包子了,这个肉包子个大肉满油汪汪,咬上一口,满口生香,煞是解馋。最美妙的事情就是部分女生用不完饭菜票,这就成了大胃口男生的额外惊喜。说来惭愧,那时的我学业不算优秀,外貌谈不上玉树临风,这样的好事也只有两次,而且是一个女生送给她心仪的男生,而这个男生也用不完就转手让给了我。我感谢邮师食堂,为我提供了长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毕业那年我身高一米七零,体重一百三十斤。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邮师三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要数沈桂登老师了。我实在算不上一个优等生,在同学、老师眼中也就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角色。然而在我师范毕业前夕见习期间,意外地遇到了一件足以唤醒我人生自信的事情,班主任沈桂登老师竟然指派我担任见习二组的组长,组内有七位同学。也许我是兴奋过了头,见习期间竟然做了一件荒唐事——将一位调皮捣蛋的学生揪到黑板前,让他面朝黑板,双手举起伏在黑板上。有人向带队老师汇报了这件事,带队老师勃然大怒,当场训斥了我,并说要严肃处理。我预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满脸通红、呆若木鸡地站着,脑袋晕乎乎的。沈老师知道后立即将带队老师请到一旁,两人争论了好长时间,我最终得到了带队老师的谅解。事后,沈老师态度和蔼而又不失威严地对我说:“你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了,任何时候、在任何学校都不能做伤害学生的事情。”我用力点了点头。时隔几十年,也许沈老师早已忘记了他曾经信任过、教导过的一个不起眼的学生,但我一直铭记在心,并以沈老师的教导警示自己。
三年求学路,一生邮师情。邮师早已被撤并,但我相信,只要记忆在,邮师是所有邮师学子心目中永远的邮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