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宵节里的高邮读书班

  □  金沙人

  在元宵节办作家读书班,高邮已连续举办了6期,一个县能持之以恒办读书班,扬州其他县(市、区)肯定没有,省里其他地方也没听说过。高邮文风甚炽,自古而然。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现在老中青三代作家像赛着似的接二连三推出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集,文学“邮军”力量不可小觑。难怪中国作协、省作协把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基地放在高邮呢。

  看到文学“邮军”元宵节相聚在汪曾祺纪念馆,听讲座、议作品、论得失、叙友谊,那种热烈的气氛会不由自主地感染你,那些亲切的话语会感同身受地打动你。在元宵节相聚在汪曾祺纪念馆,不仅是文学“邮军”家庭的幸福团聚,也不仅是为了图个吉利的刻意挑选,而是为了纪念他们心中的文学之神——汪曾祺,因为元宵节是汪曾祺的生日。在这一天办读书班,纪念的意义明显大于团聚的功能。他们是准备以汪曾祺为榜样,以文学爱好为终身追求,以创作作品为生活增色,以传播文学为人生乐事。

  办读书班不容易,办好读书班就更不简单了。这种读书班不是为了博眼球,而是为了在读书中强化政治引领,切实解决“为了谁”的问题;不是为了做“网红”,而是为了在读书中回应时代关切,切实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不是为了图虚名,而是为了在读书中悟出创作规律,切实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读书班的目标明确,课程选择、师资挑选、作品点评就要精益求精。读书班的学员态度认真严谨,早就做好了准备,将自己精心构思反复打磨的作品汇集成册,提前发给开讲座的老师,以便老师联系作品讲,结合实际评,删繁就简改。

  来读书班作讲座的专家尽管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在汪曾祺纪念馆丝毫不敢大意,他们把万能讲稿放在一边,另砌炉灶,为文学“邮军”开小灶,让大家听得很过瘾。记得去年读书班是散文创作主题,无论是“鲁奖”得主王尧、穆涛、王彬彬,还是百花出版社的总编汪惠仁,他们讲得神采飞扬,学员听得如醉如痴。深受感染的我也情不自禁地写下读后感,以《王尧的散文课》发表在《扬州日报》上,后来又投《光明日报》,编辑老师以《散文给人的温暖与光明》为题刊发。去年拙文参评大赛,还获得了江苏文艺评论二等奖。我讲这些好像离题万里,似乎也有显摆之意,但我要说的是,这些老师的讲座精彩纷呈,给人以启发,连我这个旁听的都能有这么多收获,更遑论自始至终参加学习讨论的学员呢。

  这次讲座以小说为主题,很对文学“邮军”的胃口,高邮作家写小说的很多,不少人都出过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他们对生活有感悟,创作有激情,构思有技巧,在高邮文学圈里知名度很高。业余创作有这么高的水平实属难能可贵。但走出高邮、走向全省,迈向全国文学的殿堂,让高邮在文学界有一席之地,又谈何容易。当然有人会说,我是学的玩的,犯不着大费周章,这姑且不论。要说那些还想在小说上写出名堂的,那可得认真对待了。文学创作不是比产量,写多少没有用,写多少有影响力的才有用。这其中不仅有理论根基、生活积累、写作基础,而且更有审美趣味、题材选择、素材积累、构思技巧、语言天赋等需要突破的瓶颈制约。

  说到瓶颈制约,大多数作者在写到一定程度后,都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似乎很难捅破这层天花板。关键问题是驱动你创作的后续动力不足了,这就需要不断充电,而听专家讲座就是充电的快充模式。汪政老师从去年获“茅奖”的5部作品入手,讲清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道理,说明生活厚积薄发的生成机制,探讨无中生有的奇思妙想,厘清生活文学化的路径选择,赏析诗一般语言的思想力量。这从客观上给大家以启发,一味埋头苦干,不掌握技巧,都只能是飞转的陀螺,看起来飞快,实则还在原地打转,小说创作水平难提高。只有思路清晰,掌握技能,才能让自己在千锤百炼中成长。

  如果说这是宏观上的引导,那么其他几位老师的讲座则从一个点或一个面去讨论小说的写作技巧。李樯老师从毕飞宇的《青衣》入手,与大家一起研究好小说是怎样把故事讲好的技巧。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精彩的对话惟妙惟肖,微妙的心理活灵活现,别致的细节引人入胜,矛盾的冲突拍案叫绝,这些构成了好故事的基本要素,这些是怎样经过作者的妙手演绎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小说作品的,李樯老师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也像讲故事那样吊人胃口。真可谓故事人人会讲,各有巧妙不同。而创作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时时悟,长期坚持,必有长进。

  陈义海老师的梭罗《瓦尔登湖》赏析别开生面。他联系实际,将瓦尔登湖和高邮湖相对比,一上来就先声夺人,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湖成为文学圣湖,而跨越二省四地的高邮湖能否成为文学之湖,又如何用好作品彰显名城之湖,让在座的学员听得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再讲梭罗如何坦然享受寂寞,走上朝圣之路,像过山车似的人生。这种精神苦旅需要抵制红尘诱惑,学习各种知识,感悟人生道理,升华思想境界,千锤百炼意志。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了文学大师,让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地方成为文学地标,文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高邮作家读书班的意义,并不见得是几个高邮作家的坐而论道,也不完全是文人指点后的立竿见影,更多的是在于文学的普及,文化的传承,文明的积淀,让这座文学之城始终保持对文学的虔诚,对文学的追求,让生活更有趣有味有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高邮市民文明行为10条
元宵节里的读书班
元宵节里的高邮读书班
在高邮,元宵节也是文学节
以读书的名义……
文游台的寂寞
夜登文游台怀少游
高邮报专版04元宵节里的高邮读书班 2024-02-27 2 2024年02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