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宏亮
高邮,是一座我与她结缘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我父亲来到高邮求学;2019年,我考进市融媒体中心,成为一名记者。在高邮的四年,也是我新闻道路不断成长的四年。喜摘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连镇高铁通车运营, GDP、工业开票销售双双突破千亿大关……4年来,高邮经济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我均有幸参与其中,每天的生活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新闻记者是一份能引导公众关注社会变迁、时事动态的工作。每天采访到新鲜趣事和可爱的人,总能给我注入力量,让我提笔记录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记录很多受访者觉得不值一提却又感动你我的故事。高邮鸭蛋驰名全国。其实,双黄鸭蛋不仅是高邮的美食,还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其实现华丽转身的就是蛋雕匠人李峥嵘。他以刻刀代笔、用时7天,在一枚蛋壳上雕刻出了2180个菱形孔,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将世间万物浓缩于薄如蝉翼的蛋壳之上,方寸之间雕梁画栋,对美的坚守令我感动。同时,烙画、蛋画、民歌等非遗艺人让高邮的文化元素更加绚烂。
1963平方公里高邮大地处处绿意盎然。我曾经报道了高邮供电公司保护东方白鹳的故事,护线队员在鸟巢下面安装1平方米大小的绝缘防护挡板,让东方白鹳从候鸟成为“留鸟”,如今,在高邮繁衍生息的东方白鹳已达200多只,并逐年增加,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城市是美丽的,农村也不能掉队。4年来,我用脚步丈量13个乡镇(园区),记录着村庄从脏乱差到文明村的嬗变。如今的高邮,农村处处焕发新颜,一个个村庄因人居环境整治而变得更加宜居。今年5月,我到汤庄镇曾钰村采访,该村统筹布局路、林、水格局,打造香樟大道、构建沿河生态长廊、引进社会化管理模式,明确管护责任与管理标准,做到农村环境常态长效管护。村民介绍,现在的村庄从脏乱差到小公园,环境比以前好得多了、散步的人也多了。
成为新高邮人的4年,我深深感到现代产业体系正悄然融入高邮人的血液中,为这座“水乡”铸魂塑体。这几年,我关注报道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工作,采访了中环艾能、传艺科技、神州灯饰、法马交通、曙光电缆等优质企业,了解企业助推智能化、数字化深度融入制造业的艰辛历程,实施“智改数转”后,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30%—50%,从“小作坊”到智能化生产车间,高邮的制造业正实现创新蝶变。
记者的荣光,莫过于记录时代变迁。好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在路上。如今的高邮,处处充满奋发向上的新气象,立足新起点、奋进新时代,我将始终怀揣追梦之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强化学习,锤炼本领,高度关注社会热点、发展难点、民生焦点,学会多方面、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不断提高采访、写作技能,为“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邮篇章精彩起笔继续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