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一直都在!

  □  宰蓉

  《人民日报》说记者要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的情怀。时代列车飞驰前进,谁来倾听?谁来记录?谁来讲述?作为记者,我们一直都在。

  今年9月,在南京学习的我刷到一段高邮吹糖人的视频,仔细观看才发现,熟悉的糖人摊子前坐着的,并不是我所认识的老手艺人张栋才。不干了?生病了?还是换人了……,与其在猜,不如打个电话去问问。对于我的来电,张栋才又意外又高兴,这么小的一件事竟然有人关注。他告诉我,今年儿子张勇平接手了“吹糖人”的活儿。儿子能接手固然是好事,但张栋才却在烦心儿子能不能坚持下去。一位不到五十岁的人整天骑着三轮车大街小巷的“晃悠”,少不了一些冷嘲热讽。张栋才怕儿子坚持不了几天,断了他这门传了五代的老手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传承是我们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利用周末回邮完成采写与拍摄,9月底完成《吹糖人,甜蜜的事业》这个短视频制作。视频通过讲述非遗传承注入年轻力量的意义,引导大家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也鼓励张勇平走下去。11月,秋风起,铜锣响,吹糖人这个传统技艺又如期出现在大街小巷。

  一直以来,大家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记者。刚上班的前几年,我一直认为身在基层的我们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和使命。然而随着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增加,对于这句话我有了新体会。张栋才、张勇平父子俩因为热爱而为非遗注入传承力量;乡村理发师徐珍存扎根农村20年,将青春奉献给孤寡老人;退役军人蒋欣润放弃稳定工作投身家乡建设,还有一位位从战火纷飞里走来的“最可爱的人”……一个个坚守在自己岗位、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更加激扬英雄精神和砥砺家国情怀。广袤的秦邮大地上,一个个生动的奋斗故事,彰显着我们矢志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坚持用双脚丈量大地、用铁肩担起使命、用妙笔书写时代的初心使命。

  13年记者之路,我可以骄傲地说:“世界在这里,我们一直都在这里。”新时代新征程,我坚信,只要我们情系群众,坚持为人民书写,“凡人微光”汇聚起来,也能成为照亮复兴征程的“火炬”;只要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基层一线也能描摹出新时代中国的壮阔行进。只要我们脚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一定能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汇聚磅礴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4版:综合新闻
他们,脚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你的脸怎么像只烤熟的虾!”
用镜头见证生态之美
我们,一直都在!
记录高邮发展 感悟成长力量
探索低成本体育赛事直播之路
守责在岗位 敬业传温情
高邮报特刊02我们,一直都在! 2023-11-08 2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