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的脸怎么像只烤熟的虾!”

  □  孔令玲

  又到一年记者节,不觉间,我已经正式入职5年多时间,算上实习的日子,已经整整写了10年的稿子了。10年时间里,一篇又一篇报道从键盘下敲击而出,一个个采访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下我采访“高邮大虾”的故事。

  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高邮大虾”节开幕仪式上,我市喜获“中国高邮生态大虾之都”称号。能够获得这枚金灿灿的奖牌,离不开我市多年来不断调整“高邮大虾”产业的发展思路取得的成效。今年以来,我也多次来到位于龙虬镇的“高邮大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进行采访,先后推出了《“高邮大虾”有点“甜”》《“高邮大虾”迈出强村富民新步伐》等多篇报道,并参与了第二届“高邮大虾”节开幕式的报道,与满座宾朋一同见证今年第一网高邮大虾的出水时刻。

  6月中旬,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在与龙虬镇多次对接后,我终于约到了高邮大虾的采访。采访当日下午,我早早来到龙虬镇政府,在通讯员的带领下,对高邮大虾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高邮大虾科技服务中心。中心内的展牌上,介绍了我市高邮大虾产业概况、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养殖的必要性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示范园负责人的介绍下,我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下“生态”“品牌”“转型”等关键词,并用手机拍摄下墙上的内容。这些文字内容对于我们了解高邮大虾产业和养殖方式的演变,都是很有帮助的。接着我们往里走去,来到了高邮大虾智慧园区大数据平台前。眼前的大屏上,一串串数字不断跳动,这块大屏是示范园的“智慧大脑”,这些数字是实时采集上传的水体环境、水质变化等参数数据。在负责人的解释下,我也弄清了高邮大虾科学的养殖模式,为写好稿件奠定了基础。

  采访高邮大虾当然要一睹大虾真容。离开科技服务中心后,我们又来到大虾示范园塘口边。此时正值烈日当空,看到一笼大虾从水中拎出来,我赶紧凑近瞧瞧,掏出手机拍下照片。刚出水的高邮大虾挥舞着两只蓝色的大钳子,十分神气。虽然还未到真正的收获季节,大虾的个头却已很大了,身长几乎跟成年人的一只手一样长。面对如此大个头的虾,我立即开启了疑问模式,向养殖户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虽然作为“门外汉”,对于高邮大虾新型的养殖技术方式一窍不通,但在多轮询问下,我还是逐渐弄懂了高邮大虾是如何通过生态养殖技术“长个”的。

  在龙虬镇镇长的带领下,我们随后又来到了示范园北面的供销合作社,看到了示范园的航拍图和导览图。站在塘口边,我们是无法直观地感受到整个园区的规模的。而通过航拍图,我才真正感受到示范园的“大”和“精”。2000多亩的示范园浓缩在一张导览图内,区域规划整齐,功能明晰,十分“精”确。通过园区导览图,在镇长详细的介绍和生动比喻下,我清晰地掌握了示范园的整体规划,对生态养殖的精妙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转战三处,最后我以对养殖承包户和当地村民采访结尾。采访结束时,同我一道采访的新华日报记者和扬州日报记者老师突然对我说:“你的脸怎么像只烤熟的虾!”这时我这才感觉到两侧脸颊火辣辣的。原来是在太阳下晒得太久,脸都晒伤了。采访高邮大虾,我倒真把自己“烤”成了虾。

  但也正是因为此次丰富的现场采访,让我积累了大量素材,在写稿时下笔如有神。在《“高邮大虾”有点“甜”》这篇稿件中,我从高邮大虾本身味道“甜”、生态养殖环保“甜”、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尝“甜”三个角度进行撰写,全篇以“甜”为串联,写出了高邮大虾这一产业带来的“甜头”。9月,我又再次撰写了《“高邮大虾”迈出强村富民新步伐》这一稿件,以龙腾村村集体经济增收切入,从高邮大虾壮大村级经济、带动农业发展和村民增收等角度进行撰写。

  这就是这次我向大家分享的采访故事。作为记者,我们的职责就是用文字、镜头、图片、声音,向受众传递事实和真相,记录民生,述说真情,因此烈日当空、风雨兼程,我们不惧难、勇向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4版:综合新闻
他们,脚下有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你的脸怎么像只烤熟的虾!”
用镜头见证生态之美
我们,一直都在!
记录高邮发展 感悟成长力量
探索低成本体育赛事直播之路
守责在岗位 敬业传温情
高邮报特刊02“你的脸怎么像只烤熟的虾!” 2023-11-08 2 2023年11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