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父亲写诗

  □  陈其昌

  我的老父亲是1914年生人,他念过十年私塾,读过《四书》《五经》《左传》。16岁在震兴布店当学徒,后在北门外同和昌布店当会计,又与人合伙开过同德布店。解放后在送桥、菱塘供销社卖布。他算不上文化人,更谈不上是诗人,但他留下的律诗、绝句,字里行间可见他对时事的关心、对家人的温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他写诗云:“欣逢七五第一春,万众虎跃又龙腾。神州十亿同协力,齐期四化早建成。”其关心时事之心、关注民生之情溢于言表,虽然质朴,却是一位老人的心声。

  我家离开住了30多年的焦家巷旧居,乔迁入住奎楼新村的第二年中秋,父亲诗云:“叶秋明月照小楼,往事如烟不去求。今夕桂酒予一醉,不图富贵与封侯。”这使我想起“吴刚捧出桂花酒”的传说。其实他年轻时善饮,多的时候能喝八两到一斤,晚年也每每小酌二两,但从未醉过。

  他在解放初期,赴扬州参加过苏北经贸洽谈会,多年后的1996年4月3日,我的小女儿陈茜与女婿王锐结婚的大喜日子,全家赴扬,游览瘦西湖。时隔40多年,扬州变化之大,也在情理之中。他作诗:“茜孙合巹喜满堂,再览(瘦)西湖好风光。广陵高楼如林立,拓宽马路似广场。喜宴怡园佳肴美,亲朋好友共举觞。琴瑟音谐百年合,鸾凤和鸣五世昌。”

  1998年12月6日,我六十岁生日,在家设宴招待亲戚。当时我已到退休年龄,但退而不休,仍在文联忙于工作,并兼职电大教师。老父亲诗云:“喜逢昌儿花甲感,满堂欢歌笑语声。生平从未将人负,孜孜不倦教后生。”我每次教课,都认真写教案,教课不疾不徐,20年的电大生可谓上千,有的学生都与我成了老朋友。

  我的大女婿李继锋博士生毕业,又适逢大女儿陈庆琳30岁,我的老父亲吟诗道:“而立天华喜满堂,克勤克俭诲儿郎。冀尔能效梁鸿美,互敬互爱福久长。”有孩子问:“什么叫梁鸿美?”老父亲就讲起了梁鸿与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成语故事。有的孩子说,现在男女平等,不需要像孟光那样。老父亲说,这是以前私塾老师讲的故事;你们和和睦睦,互敬互爱,我心愿足矣。

  老父亲九十大寿时,自撰嵌名联:“笃心静养寿星康健,源水长流福泽绵延。”这是他95个春秋人生的自我写照,也是他的世界观与长寿观的一次表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悦读
赵厚麟的大哥榜样
请战血书
老父亲写诗
这个秋天,我在东墩等你
家乡的锅灶
高邮报副刊03老父亲写诗 2023-10-17 2 2023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