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震口诀要时刻牢记

  高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周,市住建局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增强市民防灾减灾观念,提升防范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室内装修也要考虑抗震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房子的避震风险来说,最基础、最重要的是楼盘的土建结构要过关,但人们容易忽略的是室内装修的安全性对减轻地震的危害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筑结构不能随意拆改

  装修时要保证房屋的地震安全性,结构拆改是问题关键。装修过程中,许多人为了扩大空间或者增加采光对建筑结构进行拆改,其实不少的拆改对房屋本身的牢固性是有影响的。

  承重墙不能拆

  承重墙,是建筑重力的最强承受部分之一。在大家的传统观念中,都认为承重墙不能拆。但是装修时,怎么判断承重墙呢?

  阳台门洞两侧的墙不能拆

  阳台门洞有一道窄墙,装修时为了扩大空间或增加采光,许多人都会将墙体拆除,殊不知,小小矮墙作用大,任意拆改会使阳台的承重力下降,导致坠落的危险。

  结构装修必须牢靠

  墙面贴砖须小心

  现在很多家庭喜欢用瓷砖装饰墙面,在贴瓷砖的时候要注意瓷砖的牢固性,否则在地震中瓷砖可能产生脱落,引起伤人事件。

  天花板吊顶要牢靠

  天花板吊顶在地震中也是“致命杀手”,吊顶是通过膨胀栓和龙骨进行连接固定的,在地震中容易被动摇导致松脱。因此,在安装吊顶时,需要检查龙骨、钢钉、膨胀栓的质量,安装时注意必须每隔1米打进膨胀栓固定。安装后,必须仔细检查每块吊顶板材安装是否牢固。

  到顶橱柜要留心

  很多人在装修时喜欢安装到顶的木柜,特别是客厅、书房、卧室这些空间。收纳空间确实增加了,可是遇到地震时,高大的橱柜就成了危险品,极易倾倒砸伤人。最好是将抓地和靠近天花板的四角固定,避免橱柜倾倒。

  选材“择轻避重”

  大家在买房或者建房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建筑材料的选择。比如,使用轻质高强的材料,如轻钢龙骨、EPS聚苯板等。因为轻质高强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房屋垮塌的概率。

  锐利边角要软包

  地震时重物倒塌砸落,会对人直接造成伤害,对于边角锐利的家具,最好能够软包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对家中小朋友也是有保护作用的。

  摆放“下重上轻”

  在家具繁多的情况下,家具最好是遵循“下重上轻”的原理来摆放,让重的物体放下面,轻的物体放上面。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将家具、摆件等固定,以确保剧烈震动时,人员不会因为物品掉落被砸伤。

  过道宽敞、通畅

  平时注意常整理过道的物品,尽量不要将大的物件挡住过道。宽敞的过道在灾难来临时,是重要的求生通道,狭窄过道会造成人员阻塞,从而错过最佳逃生时间。

  城市为什么要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地震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由于它的突发性,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并可能引发次生灾害以及更为广义的社会灾害。

  现代化的大城市,看起来钢筋水泥、铜墙铁壁,实际上,大城市抵御地震的能力是非常脆弱的,而现代工业进程和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许多小城镇又不可避免地向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楼林立,人口与产业密集,电力、电信、煤气、供水、热力等生命线系统各种管线地下、地上纵横交错,如果抗震设防标准不够,一旦受地震袭击,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目前人们防震意识薄弱,到处盲目地开发建设,致使城市易损性不断加大。

  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基于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建筑物易损性分析、生命线工程易损性分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分析等成果,给出了基于人口密度和无家可归者空间分布密度的疏散场地的合理选择与规划,给出基于交通流量和负荷度的应急疏散道路的选择,以提高地震后疏散救援的效率,减少地震时的人员伤亡。通过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①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应综合考虑防震减灾土地利用规划的各项因素,应选择场地条件较好,不容易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区域。根据土地利用防震减灾规划,抗震危险区地震时可能发生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滑坡、危岩崩塌或者有地震活动断层通过,不适合作为避难场所;抗震有利区域场地条件好,若规划为避难场所,将会造成浪费。因此,适合作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只有抗震不利区域。②利用人口损失的震害预测结果,对Ⅶ度、Ⅷ度无家可归、受伤及死亡人口进行分析,得出了Ⅶ度、Ⅷ度时无家可归、受伤及死亡人口分布图。③根据城市地理和人口分布情况完成了应急避难场地的分级,即:临时避难场所和固定避难场所。因此,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标准

  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适合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①要符合均衡布局、通达性好、操作性强、利于疏散、安全保障、平灾结合的原则。

  ②配备救灾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如应急帐篷、应急用电、应急水井、应急厕所、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通讯、应急野战医院、应急停机坪等等。

  什么是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地震波到来前的几秒至几十秒内发出警报,让大家提前做好避震准备。

  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纵波威力小,传播速度快;横波威力大,传播速度较慢。

  地震预警利用了电磁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电磁波以30万公里/秒的速度传播,地震破坏性横波以约3.5公里/秒的速度从震源向外传播,测震台率先捕捉到纵波,通过纵波快速估计地震信息,随后通过速度更快的电磁波将地震预警信息传递出去,给人们在横波到达前争取避震时间。

  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提前一分钟的预警,能给大家争取到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为了防患于未然,仅需十秒钟,教大家如何打开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华为: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荣耀: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一加/真我: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vivo/iQOO: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苹果/三星/其它手机: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重要提示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主体是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不得编造、传播虚假地震预警信息。

  假如地震来了,是躲还是跑?

  地震来了,是躲还是跑 ?

  既要因地制宜,还要因人而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人员所处位置、体能、室外环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地震时,如果在户外

  地震时,如果在户外,应该第一时间疏散到空旷的地方避震,避开容易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注意远离高架桥、电线杆、玻璃幕墙、广告牌以及其他高空悬挂物,还要注意远离化工厂、危险品仓库等。

  地震时,如果在室内

  地震时,如果在室内,这里指的是在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内,目前公认的避震原则是“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整体垮塌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在大地震中彻底垮塌的建筑物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建筑物只是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损而不塌。在这种情况下,坠落的建筑构件及装饰物品才是对生命安全最大的威胁。震时无保护措施的盲目乱跑,反而容易被坠落的天花板、吊灯(扇)等物品砸伤。事实上,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剧烈的晃动会导致人们站立困难,再快速跑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震时先躲,在晃动停止后再迅速撤离,才是明智之举。躲也要讲究科学,“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避震口诀要时刻牢记。就近躲在桌子等坚固物体的下面,用手或其他软物保护好头颈部,并牢牢地抓住桌腿,这样才能保证在晃动过程中与坚固物体的相对静止,从而达到遮蔽保护的效果。如若没有坚固家具,则应该迅速贴紧承重墙蹲伏,同时保护好头部,注意避开外墙、窗户、阳台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副刊
   第08版:专版
高邮市民文明行为10条
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高邮报专版08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3-05-12 2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