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高新区(送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坚持精准施策,化压力为动力,经济发展破冰前行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一年来,连续召开高质量发展重点指标会、经济形势分析会、企业家大会等重要经济工作会议,围绕企业发展、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全面分析难点、堵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吸纳一大批建议,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影响,全力稳定经济运行,破解发展难题。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1.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9.4亿元;外资到账1511万美元;建筑业产值104.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48.5亿元。
项目建设稳中提质。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区镇主要领导多次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签约了一批带动力大、成长性强的外来投资项目。全年共外出招商20余个批次,拜访企业100多家。联合深圳市电子行业协会成功举办小型专题招商推介会,邀请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数十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参会,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与无锡华东重机公司签订协议,既盘活闲置资产,又实现“签约即开工。创芯极锂、海禾电子、特宏电子等6家公司顺利进驻数字信息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二期,11栋厂房全部建成。全年累计完成新签约项目13个,其中扬州市级重大项目12个;累计完成新开工项目16个,其中扬州市级7个;累计完成新竣工项目13个,其中扬州市级7个;累计完成新达产项目14个,其中扬州市级4个。
营商环境稳步提升。多次召开智慧照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座谈会,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发挥好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坚持招商引资不停步,坚持转型升级不松懈,坚持服务企业不缺位。深入推行《服务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实施办法》,围绕项目用工、土地、环评、审批等关键环节提供全闭环、全生命周期服务。围绕镀锌价格上涨、市场需求疲软、转型升级步伐缓慢等企业急难忧盼问题召开智慧照明产业供需对接座谈会,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主动解决市场主体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推行1.5天的“极简审批”模式,成功为万达光电项目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扬州地区首个小型低风险项目落地即开工。
坚持创新驱动,强动能促转型,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成功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5家,科技型企业招引2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3.4亿元,预计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5.5亿元;累计完成专利授权1133件、发明专利申请130件、授权55件,企业贯标绩效评价3家;完成江苏省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园区申报工作。高效推进智转数改,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8个,“数字画像”诊断项目38个,“上云用数”项目31个,“数字标杆”创建项目3个。
人才招引取得突破。完成有效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11个、省双创计划5个,申报省科技副总8个,引进创业创新团队3个。成功获批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为扬州市唯一一家。2022年6月份组织近50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扬州“三送三问”人才政策进企业(园区)高邮高新区专场宣讲活动,进一步营造爱才、引才、留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科创载体稳步运营。成功引入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千人李林森教授团队,组建上海交大高邮先进能源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电光源检测实验室创客中心设备进入安装阶段。推进载体市场化运营,厦大高邮科技园、武汉理工研究院、神居客众创空间、智慧照明孵化器等一批科创载体共实现1100万元开票营收。
坚持产城融合,重基建提品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区(镇)党群服务中心(园区综合党委阵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加速推进,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全力推进PPP项目建设,温泉酒店主楼已封顶,2-9号楼砼结构已完成;生态长廊景观大道路面建设已完工,园区土方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一期、二期河道工程稳步推进;状元湖水库土方填、取全部完成,大坝填筑进入扫尾,整体工程进度过半。果园路新建和学府路北延伸进入招投标程序,交通路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同一乡镇二期已完成超投标程序,春节前开工建设;六号安置区投入使用,新城人气加快集聚。
集镇建设稳步更新。全面实施三片区21项民生实事及片区提升工程,涵盖老镇区基础设施提升、道路提升、老小区水系改造、主街道门市房大理石摊铺、绿化补栽、路灯维修等,集镇环境持续优化。郭菱线拓宽改造工程序时推进。国家卫生镇创建有声有色,23处公厕改造完毕,送桥、天山、郭集三片区和核心区垃圾中转站建成并顺利通过扬州初检,送桥、天山和郭集菜市场完成改造升级,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文明典范城市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全力推进,创新村(社区)每月互查互评工作制度,开展“小广告清零”“文明出行”“移风易俗”“村部周边环境整治”“全民环境卫生大扫除”等专项行动,镇容村貌、交通秩序、民众素养、乡风文明等方面持续向好。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接受环保中督检查,对嘉利达等9家涉氟企业进行停产整治,8家已按照中督要求整改销号,1家省督期间已关闭。依法依规实施节能改造和工业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工程,排查天山工业集中区6.2公里污水管道,非开挖修复23个点位,开挖修复一公里。序时完成长松化工关闭工作,实施锅炉提标改造项目3个。完成VOCs源头替代项目10家,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项目13家,VOCs排放治理项目5家。创成达标生态河道9条,共计28.5公里,实施一河一方案,常态化清理“四乱”,明确管护责任主体。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新增造林面积102.8亩,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逐步提升。
坚持共建共享,办实事增福祉,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疫情防控扎实有力。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按照上级要求因时因势优化防疫政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影响。高效运转数据核查专班、“扬城E健行”专班,坚持“敲门行动”不停步,做好来邮返邮人员排查管控,织密线上线下全覆盖疫情防控网。应急状态下短时间、高标准建成货车营地,满足防疫期间企业生产资料和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投用采样小屋4间、流动采样车2辆,规范运营万丰医院发热门诊,发放近1000份防疫“健康包”,覆盖全镇65以上孤寡老年人及困难群众,全人群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率超89%。
民生实事高效推进。省属民生实事工程送桥养老服务中心克服疫情影响,加班加点,全力组织施工,1号楼已进入局部装修阶段,2号楼主体已封顶。孙巷公益性墓园市专项规划修编已到位,社会工作站、公益性墓园物管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质态良好。暑期校园维修改造工程按期交付使用,50套多功能智慧黑板投入使用,广大师生反响极好,高新区初中、天山小学、高新区幼儿园等获得全市教育教学综合考评一等奖。成功举办高新区(送桥镇)专场劳动力招用和人才引进对接会,建立和完善企业劳工、劳资信用保障、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始终探索“一老一小”工作新路径,全镇区域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以镇级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撑、上门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儿童关爱之家”常态化护航儿童成长,年初有计划,平时有动作,群众有口碑。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推进网格化工作体系实战能力建设,对网格、微网格划分进行优化调整,选优配强网格员、微网格信息员。将综治和平安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人员,持续开展涉稳风险排查化解。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健全重要敏感时期重大矛盾纠纷“零报告”制度、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信访值班制度和信访包案制度,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成功处置弘扬公司破产欠薪案。全年共办理阳光信访平台转办件36件,妥善处理赴邮上访13次;共排查化解各类纠纷矛盾45件,未发生民转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