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临泽镇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全市“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和全镇未来五年“六件大事”目标,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较好地完成了镇二十一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镇经济社会保持稳步向上发展。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4亿元,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万元,增长7.5%。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临泽镇面对后疫情时代挑战,加速发展、跨越赶超的重要窗口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市“聚焦江苏绿心、加快中部崛起”总目标和镇十六届二次党代会的规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临泽新篇章。
一年来,我们坚持抓重点攻难点,“六件大事”稳步推进
里下河商旅融合示范区深入打造。镇南新区农贸综合体主体封顶,老酱醋厂修缮工程主体完工,古镇区肌理梳理及更新项目有序实施,临湖度假村获评江苏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健康安防产业延链扩链,引进实施上游新和成特种包覆材料生产、下游鸿达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天宇鞋业、保尔兴等企业实施“智改数转”产业升级。农业品牌化、规模化、集聚化加快发展。乡村振兴“万米长卷”示范样板基本形成,新增3000亩鲈鱼、800亩扣蟹规模化养殖2个农业重大项目,淘汰拆除2家烧结砖瓦窑落后产能,完成刘西小区等集中居住区改造,新建周巷农贸市场。交通事业有力推进。G344(界临沙公路)改建、S264(安大公路)扩建工程、二里大沟内河码头成功列入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服务“新临泽人”四大工程深入推进,促成与云南彝良县形成战略性劳务合作,率先引进49名省外务工人员,全市服务“新高邮人”工作现场会在我镇召开;“难忘乡情”征文活动得到海内外乡贤踊跃参加和广泛热议。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建成投用东北部片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农村区域养老中心,合并周巷敬老院统一、规范管理;国家卫生镇创建高分通过扬州市级考评验收。
一年来,我们坚持兴产业增效益,经济基础持续稳固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强化企业保障服务,及时帮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的企业寻找对策、走出困境、提振信心;充分挖掘逆势上扬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大销售规模,全力增加开票。方正铜业虽受产品价格下跌、宏观税收政策等影响,全年依然开足马力生产,开票近19亿元;天宇、佰蒂、瑞沃玛、华润等8家企业开票同比增长20%以上;益和雨、保尔兴、博林家具等企业成功跻身规上行列。预计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1.5亿元,工业开票40.7亿元、入库税收2.2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以打造乡村振兴“万米长卷”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全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种植优质食味稻米7万亩;新建小麦新品种示范方2个;在陈甸、周巷等6个村建设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示范区12400亩,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与示范推广,为高邮、扬州乃至全省多次提供观摩现场和示范样板,副省长马欣现场视察我镇粮食生产基地;创成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优质绿色农产品比例达90%以上;实施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1.8万亩、标准化改造6500亩;农产品电商销售3350万元。
服务业建筑业稳打稳扎。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培育服务业实体,积极兴市场保就业稳经营,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4亿元、规上营业收入1.07亿元、限上零售额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45%、110%;新增“四上”服务业企业2家、贸易业企业8家。召开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创优,预计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8.4%;新增“四上”建筑业企业1家。润泽建设公司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先后承建南京溧水科创大道东延等多个项目,创成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星级工地3个,荣获扬州市、高邮市优质工程奖8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扩投资优环境,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在精心开展网上推介、洽谈、签约的同时,抢抓疫情“窗口期”,组织赴上海、苏南、山东等地拜访企业、院所35家,签约项目10个,洽谈推进太阳能光伏支架生产、秸秆精深加工、南美白对虾等一批在手项目。出台乡情工作意见,设立乡情服务热线,建立乡情智库名录,帮助在外乡贤解决难事烦心事70余件;摄制“留住乡愁·激发乡情”10大类、35个专题小视频,发布在外乡贤创业故事、家乡情缘等宣传文稿50余篇,征集“难忘乡情”主题文章71篇;在昆山、青岛设立乡情驿站,提升在外乡贤归属感、荣耀感,不断激发他们回馈家乡的主人翁责任感,推动回乡洽谈实施标准化厂房、康养中心等一批项目。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严格实行领导干部挂联和各部门联动服务机制,以季度冲刺赛为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久春温室设备生产、明林鲈鱼养殖、兢潮置业农贸综合体等7个项目按计划开工;博林家具生产、馨临大闸蟹、振扬米业稻米加工、益禾雨粮食深加工、鑫辰商业综合体等7个项目顺利竣工;瑞沃玛机械、欧云防护、和一建材、联发包装、杰尔特钢缆等企业实现达产见效,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真金白银兑现企业奖励资金271.2万元;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1亩,盘活低效用地510亩;实施周巷工业园河道疏浚、排涝闸站及涵洞提升改造;协调解决鲈鱼规模化养殖项目供水供电等配套难题;省派第一书记联系“青禾”志愿服务队现场指导小葛村特色水产养殖工作。深化服务“新临泽人”活动,发放“新临泽人”就业补贴、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资金5.1万元;投入140余万元改造“英才公寓”、建成“新临泽职工”之家;举办最美“新临泽人”颁奖典礼,营造关心外来员工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年来,我们坚持重建管补短板,镇村面貌持续改观
高质量提升集镇形象。重视集镇功能提升和居民生活需求,累计投入275万元,实施营南社区文经路提质,周巷社区农贸市场及公厕改造,川青社区道路下水管道维修及爱心公园建设,牌楼河两岸绿化、配套及节点打造,古镇区东大街、西大街、团结巷道路、排水设施改造,水岸名苑幸福豪庭楼栋外墙、刘西小区景观河护坡护栏维修等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建成镇南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及健身广场、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落实“网格化”管理,推行“三项制度”,统筹推进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创建,安排500余万元项目资金,实施菜场路沥青摊铺、后河北岸环境整治等16项文明城市建设和25项卫生镇创建项目。
高品质改善乡村面貌。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改造户厕207座,综合利用秸秆950余吨。投入100余万元,建成韩夏村、小葛村2个美丽宜居村庄;投入400余万元,建成果林社区特色田园乡村一期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加快推进;董潭村、果林社区分别入选第六批中国和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薛北村、陈甸村分别创成省级绿美村庄、省生态宜居美丽村庄,营西村创成扬州市长效管护示范村。投入1900余万元,提档升级子婴干渠路8.75km、改造危桥12座,实施农村公路沥青摊铺、路桥破损维修等一系列道路交通安全工程。
高标准优化生态环境。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专项行动,推进“一企一策”“一园一策”问题整改,实施原辅材料源头替代项目5个,组织餐饮行业电能替代改造26家,关闭“小散乱污”企业5家,完成VOCs综合治理企业9家;实施营南村、小葛村、周巷村和泰山社区生活污水治理,新改建农村污水处理独立设施7座,专业化运维率100%;健全“河长+断面长”工作机制,镇村河长巡河143次,建成4条生态河道、2条幸福河湖,市考断面水质基本稳定达Ⅲ类标准;落实中德合金地块风险管控,完成化工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5个;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省环保督察信访问题整改,环境信访投诉量下降10%。
一年来,我们坚持办实事强治理,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做好重点人群排查分类管控、全员核酸检测、重点人群管理、企业复工复产等工作基础上,及时优化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发放各类救助、慰问资金865.57万元;保障残疾人福利,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990.13万元;新增领取居民养老保险920人,新增参保238人、计生奖扶919人、特扶29人;弘扬尊老爱幼,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贴42.97万元、尊老金296.73万元,完成10户“梦想小屋”改造;严格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办理优待证2299人,发放抚恤金、慰问金等1020余万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力支持临泽中学和各中小学(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中高考成绩喜获丰收。发挥临泽卫生院区域医疗中心和疫情防控前沿阵地作用,建成投用新发热门诊和PCR实验室,免费健康体检1.2万名老年人、548名计生特困家庭成员。重视文化临泽建设,完成《临泽镇志》编纂;提档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修缮车氏宅;开展“临泽红 代代传”全民阅读、“共赴梨香花海约 唱响果林迷人景”采风、全镇乒乓球比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建立70个网格和281个微网格,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落实“包案”责任,加大联防、联动、联调力度,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32起。加强专业巡防和群防群治,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常治”,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扎实推进平安临泽创建。强化食品、药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96户次、特种设备企业46家,发放隐患整改通知书16份、立案1起。深入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完成安全生产“三年大灶”专项整治,整改安全隐患1650条,网上风险报告企业136家;联合开展消防安全演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一年来,我们坚持转作风抓落实,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村村到、户户进、人人访”集中走访等活动;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基本民生及服务企业领域的财政投入,加强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跟踪督办,确保政令畅通、落实有力。政务管理进一步规范。申创扬州市五星级便民服务中心,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政务系统窗口满意度100%。强化“三资”管理,加强村企共建,完成村级债务化解,获得扬州市270万元奖补资金。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325项、交易额1.6亿元。规范开展工程招投标136项、交易额2590万元。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管理,推动“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公开政务信息357条,及时受理办结“12345”政务热线和群众来信1800余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配合镇人大主席团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办理代表建议31件,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