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忠
围棋中有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本手是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超乎寻常,精妙的下法;俗手是貌似合理,但实际“亏损”的下法。棋手下棋都想下妙手,但,妙手是随随便便就能下得出来的吗?或者说,什么样的棋手才能下出妙手呢?
不难发现,越是高段位棋手越能下出妙手,而低水平棋手则很难下得出来。高段位棋手之所以能达到高段位,就是因为他们对行棋规律比别人谙熟,对本手理解比别人深刻。他们并不是天生水平高,也是从底层千锤百炼“磨”出来的。他们开始下棋的时候,肯定也免不了频频下出俗手,然后失败,然后复盘、研究、领悟,再失败,再复盘、研究、领悟,渐渐地,错误越来越少,对棋理越来越通,下棋水平越来越高,后来,就能避免下出俗手,不时能下出妙手。至于下出妙手,我想这并不是这些高手们的刻意而为,而是到了一定高度之后自然而然的灵光乍现,凭“棋感”就要把棋子下在那个点才觉得是最好,虽然一时想不清是什么理由,总之妙手下出来了,让对手惊出一身冷汗。高手当时的那个“棋感”应该就是棋艺瞬间的一个升华,这样的“棋感”是棋手长期刻苦训练,反复钻研围棋运动的内在规律的结果。围棋高手们刻意修炼的不是妙手,而是本手,功到自然成,把本手练得如火纯青了,就能培养出好的“棋感”,临场才能下出技惊四座的妙手。
人生如棋,一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经历俗手、本手、妙手三个阶段。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凡成大事者必然要经历三重人生境界。他以《蝶恋花》全诗来解析人生三重境界。第一重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当于“俗手”阶段,处于这重境界,免不了有苦乐、利害、得失的苦恼;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当于“本手”阶段,寻求普遍、内在的规律很辛苦,虽然“衣带渐宽”,但又是值得的、无悔的;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当于“妙手”阶段,经过两个阶段的苦苦寻求,这时已经达到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蓦然回首”,表达了一种顿悟、豁然开朗的愉悦。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历经世事,对社会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越来越透彻,然后“不惑”,然后“知天命”。回首看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那些低级错误,“下出”的“俗手”,此时只能浊酒一杯,都付笑谈中。
我们要正确面对本手、妙手、俗手,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才能过好我们的一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要立足于“本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搞花拳绣腿,这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自我提升的唯一途径。其次,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会下出“俗手”,而畏惧不前,不敢尝试。谁也不是神,“俗手”是我们人生中不可逾越的必要阶段。当然,我们更不能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要从失败教训中汲取养分,争取早些脱离“俗手”阶段。第三,我们不要刻意追求“妙手”,功到自然成,欲速则不达。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对“本手”的修炼上,立足“本手”才是最大的“妙手”。我们要求“渔”而不是求“鱼”,换句话说,“网”织牢了,还愁捕不到“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