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三兄弟

  □ 蔡明

  今年正月里的一天,我们侄儿侄女几家去江都宜陵老家,为双双八十岁的三叔三婶祝寿。

  三叔三婶笑盈盈地把我们领进了祖宅老屋。宅屋位置没变,只是房子已重新翻盖过,三大间九架梁的砖瓦房,屋前东两间厢屋,向西箍成一个大院子。屋后有小片竹林,一大片菜地。我们信步其中,很是新鲜与兴奋。

  老家我曾来过几次,小时候跟着父亲,见过爷爷也送走了爷爷,后来陪着父亲,再后来父亲也不在了。这一次回来,多少有点代父亲看看的心愿。

  父亲弟兄三人,他是老大。1949年渡江战役前夕,他领着家乡一帮伙伴来高邮参加解放军,被动员去参加苏皖二分区扬州师范招生考试,毕业后又作为优等生分到了高邮临泽小学,由此踏上了文化教育之路,并结识了刚任代课老师的我的母亲,成家后就有了我们姐弟兄妹四人。当年,父母亲不仅要顾自己的小家庭,还每月定额汇款老家,给二老家用补贴,帮二叔读完大学,又忙三叔读中学。母亲理解支持父亲,但也心疼我们兄妹,只好自己节省,一生从未为自己买过一个早点。受家庭影响,我们兄妹都读到高中以上,先后参加工作,成了企事业单位的工薪阶层。各小家日子过得虽不怎么富有,也基本衣食无忧,稳定安顺。再后来,父母又帮子女带孙子辈,眼看着又一代人读书到大学,钱已不够四处花销,就一直蜗居在乡下公家的两间小屋里。直到七十岁上,才在县城购置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圆了自己的住房梦。可刚过些好日子,八十岁上,父亲竟患上重病离世。

  与父亲“教育立家”不同,二叔一家是“光荣人家”。在父亲帮助下,聪明刻苦的二叔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从南京药学院本科毕业,被部队特招去了省立武警医院,并在那里牵手了当护士的二婶,后有了两个女儿,长大后又送进了部队专科院校,毕业后工作成家也都与部队结缘,再下一代还是走读书从军之路。二叔嗜好烟酒,在七十二岁时患心脏病猝死。

  三叔一直都在农村老家,初中文化,为人本分,办事公道,做过多年生产队长、大队支委。三婶务农,里里外外,心灵手巧。他们有三儿一女。老大是个姑娘,嫁给邻村一个瓦工,跟着他走南闯北搞装潢。老二夫妻半工半农做皮鞋,在小镇上开个门面店,再搞点托销,前些年还有赚头,这几年年轻人买皮鞋的不多,生意淡了下来。老三在厂里跑过采购,后开出租,三弟妹在厂里当会计,房子买到了镇上。老四在家搞蔬菜种植,大田种粮,四弟妹时不时摆个小摊,捞点外快。三叔一家基本上是脚踩农田,手艺吃饭,人要多吃苦,市场得盯好,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三叔对子女的要求是不赌博不酗酒,不借高利贷,有几条为人做事的底线,并以身作则。三叔七十开外了,还跑到青海帮亲戚做保管。去年底,老二家给他添了个重孙子,才赶回家。这就有了今天他们家的喜庆事。

  开席了,我端起一杯美酒,祝三叔三婶健康长寿,也祝我们这个大家庭人丁兴旺,好运连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悦读
阿贵
父亲三兄弟
留住美就留住了永恒
体检之后
歪爷
高邮报副刊03父亲三兄弟 2022-05-17 2 2022年05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