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汪曾祺学校 戚丽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小学生要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汉字的学习是基础。然而,由于中国汉字数量众多、字形复杂,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课堂上教学策略的恰当选择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扫除识字路上的障碍,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的识字策略,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笔者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特点,指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误区,并提出相应切实可行的策略,帮助小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汉字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一、在游戏中识字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玩心重等都是他们显著的特点。游戏教学法便是基于学生这一特点实施的。游戏教学法不仅不遏制小学生的天性,而且帮助学生将“学”与“玩”结合起来。如学习汉字“老”的组词时,教师可以采用“组词接龙”或“组词竞赛”的教学方法。甚至是在游戏中设置“奖惩制度”,获胜者可以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奖励或小礼物,失败者会获得相应的惩罚,如为大家唱一首歌等。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编出自己喜欢的歌谣、文章或者故事,然后组织学生在同学们面前分享。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可以提高识字能力。
二、在猜字谜中识字
猜字谜的方式在引导学生注意汉字的构成以及读音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设置字谜,如“一上一下(卡)、一加一(王)以及三张纸(须)”等。也可以根据字的含义或字的读音设置字谜,如“小耳朵总听课,你就聪明了(聪);身上有重量,日行才一里(量)”等。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学生对汉字的字形以及字音甚至是字的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教师尽量使学生能够经过片刻思考或讨论才能得出答案。
三、在编儿歌中识字
通过编儿歌的形式识记汉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不仅易于记住,还有助于了解字义,从而印象深刻。如对于形声字的识记,若编成儿歌,可以以一带十,如糖葫芦一般一串串:“有饭能吃饱,有水把茶泡。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四、在看图片中识字
例如对于“月”“日”等象形字,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月”字形成演变的过程,“月”字是如何从实体的月亮逐渐演变而成。又如在学习“火”字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出示甲骨文“火”字,让学生说一说从甲骨文“火”中看到了什么。只有这样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五、在情境中识字
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现了跟提手旁有关的汉字“扛、扔、摘、捧、抱、掰”,对于这类字,发现规律:偏旁相同,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可以创设一个识字的情境,教师讲述故事,学生模仿小猴子做一做这些动作。在生动的表演中,识字教学有趣有形,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了汉字积累,更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识字规律。
此外,课外拓展的方式也是识字巩固的好方法。识字结束后,实际生活中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布置课后识字任务,引导学生注意街上的广告牌或宣传语,找出同音字或纠正错字。如广告牌上的谐音字“衣衣(依)不舍”,学生在纠正时既锻炼了纠错能力,也巩固了识字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记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巧方法、趣识字,让识字教学更高效,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堂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