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工作有力有为。投入1280万元,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面至2.65万人,占比达12.27%;完成3.2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能力评估工作;建成5个颐养示范社区、11个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4个镇级老年活动中心和临泽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300户困难老人家庭住宅适老化改造;建成100户家庭照护床位;13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培训养老服务人才317人。
基本民生保障兜牢兜实。严格落实城乡低保、孤儿、特困、残疾人等各类群体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740元/月,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1508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62元,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11076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1544元,集中供养的孤儿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27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2760元,社会散居孤儿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89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98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城乡补贴标准分别从每月每人120元、80元提高到每月每人130元、90元。持续深化温情救助改革,救助因病支出型家庭163户65.47万元。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共救助困难对象5194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86.87万元。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方式,救助30多名困难群众。开展低收入人口筛查,排查出9161人。扎实推进送桥镇德华社区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困境儿童精准排查,排查出985人、新增纳入保障87人。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现“跨省通办”。全面复查9千多名残疾人两项补贴在享人员残疾证、户口簿和身份证信息。
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高效。牵头负责整治盖章证明多、工作事项多问题,出台“两份清单”。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将67项证明核减保留为10项证明。完成全市170个村、52个社区换届选举及后续工作。实施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工程,改造升级卸甲镇恒丰村等12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实体化运作试点。落实城市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等薪酬管理和激励制度,举办新招聘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高邮街道黄渡社区、马棚街道九园社区、车逻镇南苑社区、送桥镇官路社区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试点。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开展省社区治理创新项目试点。举办“全科社工”培训班。参加2021年度“明星社区”“十佳社区”“十佳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结合市第四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制定社区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细则,落实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居民项目,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工站建设,统一设计LOGO,统一标准,统一墙体装饰。全面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减少收费协会商会13家、共 93.81万元,惠及企业750个。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1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自行解散、取缔3家。
专项社会事务快捷便捷。扎实推进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车逻镇砖场骨灰堂、送桥镇神居山墓园和临泽镇集中守灵殡仪服务中心。扎实开展殡葬领域服务收费行为治理和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对局直属殡葬服务单位以及全市111个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殡葬服务市场进行整治,着力解决殡葬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殡葬价格问题。切实做好婚姻登记业务工作,共办理婚姻登记7393对,其中结婚登记3866对、离婚登记788对、受理离婚申请1631份、撤回冷静期离婚申请20份、补办婚姻登记1267对。婚姻扎实推进“结婚一件事”改革,跨区域办理结婚登记18对,受理婚姻状况更变申请205份。完成推动身后“一件事”改革,实现办件0突破。协助卫健等部门完成新生儿“一件事”联办。持续做好救助质量大提升工作,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20人次,其中疑似精神病人8人次、智力残疾7人次、未成年人33人次、护送返乡16人次。完成典志录第一部分高邮词条编写。维修路牌和更换公益广告,共维修路牌61块,更换巷牌53块,新增灯箱式路牌1块,更换公益广告175面。完成地名命名报批141条,其中,居民小区60条、道路81条。成功申报江苏省第一批100个红色地名,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华中雪枫大学旧址入选。开展高邮市红色地名故事、红色地名微视频有奖征集征集,龚瑟地名揭牌仪式,红色地名展,红色地名故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全市6个“洋”小区更名。开展“苏皖线”天长高邮段联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