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读王开林新著《国与家:曾国藩这么做》
~~~
~~~
~~~
~~~
~~~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湖”记游

  □  蔡明

  高邮人喜欢把运河之西的一汪悬湖(地势高于运河与东城区)俗称为“西湖”,那里有碧波万顷的水面,有里运河故道苍翠的草坪,有曲折蜿蜒的河湖堤岸,有高大繁茂的树木。“西湖”风光带俨然成为本地人零距离的自然公园。

  一个晴日的下午,近五点时分,我戴上遮阳帽与口罩,骑上自行车,独自出发了。从老中市口西上运河东堤,然后北到二桥,推车来到桥中间,不由止步。桥上人来车往,游客络绎不绝;桥下是滚滚的河水,清澈碧绿;河面上大小船队,南来北去。这是世界文化遗产、千年人工京杭大运河啊!我远望近看,顿添几分历史与人生的沧桑之感。

  向西下桥,停好车,站在湖堤边一前凸的有栏杆的木台上,浩瀚壮阔的百里高邮西湖就映入眼帘。虽说已过五时,太阳依旧挂在半中空,还是那么白亮耀眼。依稀可见湖的左边尽头,树木村庄堤岸连为一体的模糊轮廓,横亘在水的一方,那应是郭集码头庄,以前乘轮船摆渡的到岸地。中间及右是一望无际的水面,远处穹庐般的天底下,水天相接,自成一线。天是淡蓝的,缓缓挪动着几朵白中带灰的云。光力十足的太阳,在水面垂落处留下一片白光,从远而近,倾泻铺来。在微风吹拂下,湖面上波光粼粼,浮浪跃金。偶尔,有三两游艇贴水冲浪划过道道美丽的弧线,更给单调的湖景增加了几抹动态的色彩。我不禁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脑海中瞬间闪出几句古人咏赞湖泊的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借之形容一下仍是纯生态的高邮湖,也有异曲同工之意境。

  这一带湖堤上树木不多,日光又强烈,而身后里运河故道草坪上,一阵阵蜻蜓飞来绕去,孩子们的嬉闹声充盈于耳,撩逗起我寻游的情思。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高邮明清故道”的巨兽般大石前,学年轻人附庸些风雅,自拍留影;沿着运河西堤林荫大道慢蹬徐行,浅吟低唱;在御码头碑亭处,细细品读有关清乾隆皇帝当年光临南关与车逻的记载文字,想见当年“南巡流韵”;立于祭水坛,为1931年因洪水湖河两堤决口而死难的77000个无辜百姓凄切默哀……本想一路赶到马棚湾看“铁犀”这镇水之物,可时间似乎划不来,只好悻悻作罢,从便道再拐回湖堤之上。

  此处的湖堤,是高邮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小路以东,树木茂盛繁密。湖边近处,芦苇丛生,杂树稀疏,多半泡在水中。远空,白云素淡,太阳垂落,近离水面仅一竿之余,且渐渐变成红透又倍增的偌大圆体,放出道道金光,映得西空满是霞彩,还染得半湖深绿半湖橙红,从而招惹游人纷纷用相机手机举拍。我不由得再次惊叹:这家乡西湖真是太美了,与前面所见的日照之景相比,此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壮丽与秀美的叠加融合,完全展现了她最本真最特有的自然品质。

  暮色悄悄降临湖上,已到万家灯火的时辰,又一波游人蜂拥而至。我恋恋不舍,告别西湖风光带,踏上了回家的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史海深处捞“活人”
“西湖”记游
“然后党”的口头表达
夏秋食笋瓜
叽溜
邮城老邮迷
高邮报副刊03“西湖”记游 2021-09-17 2 2021年09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