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外国语学校 赵桂珠
一、案例描述
学生黄某,就读初三,由于小学阶段父母一直很放任他,让他我行我素,平时与家长缺乏沟通,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少做,书写相当潦草,聪明但不爱多动脑,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游水平;二是处事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玩心重,有逆反心理和散漫思想,虚荣心较强。初二时因与其他班上同学打架而受警告处分。
二、案例分析
初三是学习的关键期,也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分水岭”。初三阶段学习压力大,可是该生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参加运动时间过长,经常上网,学习成绩逐步下滑,学习兴趣减退,找不到兴奋点,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父母的教导方式又比较单一,家庭教育过于粗暴,缺乏有效方法。父亲脾气不好,看见他不像话就打骂,致使父子关系极为紧张,引起孩子的反感,不听母亲劝告,嫌母亲啰嗦。
三、解决方法
1、谈话交流——耐心教育
我主动找黄某交谈,了解他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学习情况,从中也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告诉他所犯的错误是有原因的,并非不可原谅,不必因此过于自责、自暴自弃。以前他犯的错误都既往不咎,毕竟还小,不能归罪于他,但现在他渐渐长大了,很快要成人了,以后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不然,受害的只能是自己。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师生的感情逐步加深。
2、制订目标——细致有序
我给他制订本学期的目标,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能够“跳跳可摘到果子”。黄某当时欣然答应,并下决心努力做到。他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逐步改掉玩电子游戏机的恶习,专心预习和复习,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学习成绩赶上去,向班级的优秀生看齐。“心动不如行动”,我要求他说到做到,每隔一个星期主动向我汇报情况,同时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监督。
3、关注动态——爱心抚慰
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着由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灵的迷茫,我们老师应该有职责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时刻关注黄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针对他少做作业这种情况,我让他准备一本作业记录本,每天让我核对签名后才能回家,到家做完作业后再让家长签名,利用双方签名使他没有漏做的理由。经过一段时间,漏做作业的情况有所好转。当他的头发较长时,我会笑着边摸他的头边对他说,该理发了,他也会意地点点头。在课堂上时不时提一些问题让他回答,督促他能集中精力听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德育辅导、学业指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他母亲打电话来说,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在家很听话,能主动地完成作业,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后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黄某中考取得了满意的成绩——650分,我相信,等待他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未来。
四、案例反思
由于学生的发展有差异性、不平衡性和独特性,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与他们诚心交朋友,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同学们的温暖,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愉快,同时改正缺点,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