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麟生
前几年,南方一家出版社来信(原单位转来的)说,它们在中国知网以及其他的地方看到我的教学文章,意欲编成文集出版。其中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我包销3000册。
我知道,出版社要讲经济效益。我的这类文章虽然都是在省级教育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质量不会太差,但如果把它们编成书,读者群太小了。再说,如今的教师,要找一些教学参考资材,上网一搜,就能获取所需信息,能有多少人对你这本书感兴趣呢?现在的实体书店,说它门可罗雀,并不夸张。一个没做过营销工作的书呆子,大概一百年也卖不掉这3000册书!我没有丝毫犹豫,不做这个美梦!
后来,出书之风盛行。弄个准印证,印一些书分送亲朋好友。我有一个孩子,不慢时代步伐的节拍,几次动员我印书,说不要我烦神,一切由她包办,到时把印好的书送到家里。她又说,以后,你要翻翻以前的文章,多方便啊!不要再在样刊堆里“翻箱倒柜”的了。
我不想找事做。如果我不以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这份天真与热情,其结果将是:印出来的书只能堆在家里睡大觉。人家不做教师,你送给他有什么用?在你这儿是书,到人家那里便是垃圾!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一位有点名气的作者,把自己新出版的一本书送给一位好朋友,签上自己的名字,请予指正。没多久,他居然看到送出去的这本书,已经睡在废品回收站的书报堆子里了!我不想做这种令人不快的事情。
我女儿后面说的话是对的!为了偶然兴起不去样刊堆翻箱倒柜的,我坚定地不“出书”而自己“做书”。
我先把百多本教育杂志找出来,然后按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把它们放在书桌上。毎次我只带10本杂志去复印,一次复印太多可能会影响其质量。
有一天,我正在家中整理复印件,一孩子回来看望我们,见状忙问我做什么,我回答了她。她说,也给我做一本吧! 我说,你也不做教师,要它何用!她说,自己的爸爸写的文章怎能不看?再说,我有了孙辈,把你的文章看看,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辅导他们呀!我说,没这个奢望。
后来,我想,既然有孩子要了,就让他们都有吧。管他们看不看,无所谓。
复印结束了,文章的顺序也核对过了。于是,我用自动号码机复印出的文章页码打出来,再编好目录放在最上面,书就基本成形了。
封面顶端的书名为《教学论文集》,接下来是家父在世时用毛笔为我写的名字,字很漂亮。我名字下面是幅图,图下面几个字是:教育杂志社。把封面的内容复印在有色的厚纸上,请人装订一下,我的书就做成了。
自己做的两本教学文集和两本散文短稿集,让我可以随意翻翻看看,十分方便,心情很是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