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开榜与高邮采子粥

  □  朱桂明

  “采子”是江苏扬州、泰州、南通、盐城一带方言词汇。它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糁子”,指谷类磨成的碎粒。采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米采子、大麦采子、玉米采子。

  乡贤汪曾祺在一篇以高邮为地域背景的小说《黄开榜的一家》里这样描写:“两家评理,和黄开榜本不相干,谁也没有请他,他自己搬张凳子,一屁股就坐了下来……他一面大声说话,一面大口吃包子……他一人能把一笼包子——十六个,全吃了。灌下半壶酽茶,走人。这十六个包子可以管他一天,晚饭只要喝一碗‘采子粥’——碎米加剁碎了的青菜煮的粥,本地叫作‘采子粥’。”

  小说里的采子粥,主要食材显然是米采子。米采子,就是汪老说的碎米。碎米用大米加工而成,过去高邮城里有人专门做这种生意。因喜欢喝采子粥的人不在少数,故生意做得很红火。

  按照标题之顺序,咱们一起来聊聊黄开榜与高邮采子粥。

  黄开榜很有个性:一口气吃下这么多包子,不难过吗?肯定难过。难过归难过,但吃的是人家的,不吃白不吃,吃了可省一天饭食钱。这样看来,黄开榜性格上有点“痞”,手头里更是有点“紧”。一口气吃下这么多包子,晚上就只能喝点易于消化的粥了——此为常识。喝粥就喝粥了,为何偏偏要喝采子粥?这里不妨依据汪老的注释,还原高邮采子粥的制作过程:青菜洗净剁碎——下油锅煸瘪——放水撒盐烧开——边汆碎米边用铲子搅。如此这般制作出来的采子粥,自然是非常好喝的。事实也正是这样。此粥上桌,热气腾腾,氤氲着油香菜香米香。喝一口,还透着点鲜。俗说“淡而无味”,撒了盐,沾一点咸味,要不鲜都难。小时候盼过年,平时不得吃,过年就拼命地吃;两天一吃,不想吃了,见到食物就泛。这种现象,在高邮叫做“年饱”。“年饱”之后,母亲一定会汆采子粥。哈,灵了,一喝一大碗!采子粥助消化,开胃口,花钱又不多。这一点,黄开榜一定是心知肚明。黄开榜作为一个娶了本地老婆的外地人,在高邮呆的时间长了,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正所谓“久处他乡即故乡”。如此看来,黄开榜不但能吃,而且会吃。其实,黄开榜会吃,就是汪老自己会吃!“只要喝一碗‘采子粥’”里流露出来的淡淡之“赞许”,不难品出。

  都说汪老是“千年文狐”,一点也不假。一篇小说,塑造出一个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黄开榜,还让人记住了一道高邮美食采子粥。这就是汪曾祺,“人间送小温”。美食在他的笔下,大多像采子粥一样,如蚬子、螺蛳、荠菜、萝卜、茨菇、咸菜等——不值什么钱,穷人常吃,也吃得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副刊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公益广告
汪老的生死观
祖母斋
黄开榜与高邮采子粥
重读秦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
老庄地
紫穗槐
高邮报副刊06黄开榜与高邮采子粥 2020-11-20 2 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