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挚爱:茶和京曲
  □  真启梁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诗作《雪后煎茶》中写道:“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短短二十八个字,把诗人那种醉心茶事的恬淡悠静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陆游享年八十六岁,他生活在那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晚年备受折磨,尚有如此高龄,应当说是与他善于保持恬静悠然的人生态度分不开的。

  回想我的老父,耄耋之年,清癯精瘦,思维清晰。除老年哮喘外,像我们这些“少年老人”所共有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类的懒惰病,一概没有。若总结个中原因,我以为,首先要归功于“茶”和“京剧”。

  每天清早起床后,父亲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瓶开水,然后就按他泡茶的程序——“真氏泡茶法”,泡一壶清茶:先是用头天隔宿的开水,冲泡少许,滗去残留农药;然后还用这七十度的开水冲泡四分之一杯,稍等片刻,再用新烧的开水冲泡而成。父亲还向我辈面授机宜,越是价格高的好茶,越是开春的茶芽,什么“雨前茶”“明前茶”,切切不能用滚开的开水刺激,否则,那就不叫“泡茶”,而叫“煮茶”了。

  父亲精神好时,就先呷两口香茶,打他的那一套不太标准的“太极”;精神欠佳时,就端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接着,就悠然自得地饮几口清茶,听几段《沙家浜》。顺带说一句,听京剧,是他的第二爱好。什么“打渔杀家”,什么“失空斩”,什么“将相和”,年轻时就了然于胸,可惜在那个时期收音机里这些已经绝迹。本来他对“革命样板戏”并不怎么上心,但自从听说《沙家浜》的主编之一汪曾祺,就是我们高邮人,而且两人还是同龄人,(经查,我先父今年101岁,汪曾祺恰整100岁),父亲对《沙家浜》就开始有特殊的情感了。母亲总是嗔怪说:“每天都要先啜上个把钟头茶,听上个把钟头戏(《沙家浜》),才吃早饭,也不知道饿不饿。”父亲也不搭理,自顾喝他的茶,听他的京曲。摇头又晃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两种满足之中。所以总不见他们有争吵的声音,几十年如此。我的父母亲性格不投,志趣迥异,却总能相兼相容,相互忍受,这就是爱情生活“混搭型”的典型代表吧。喝茶、听(京)曲是父亲的第一要务,喝茶、听(京)曲贯穿于父亲一天的始终。年轻时如此,耄耋时亦是如此。准确地说,一辈子如此。

  父亲自己喜好饮茶,他把来客都当成“茶客”。我们临泽镇的老家,是一座四合院的民居,民国的产物。说古不古,说俗不俗。只要有人来访,父亲总是站到堂屋廊檐前迎候来人。然后让进堂屋(现在叫它客厅),分主宾坐定。不分亲疏,无论雅俗,他总是回过头来,吩咐我母亲:“泡杯茶来!”再后来,我们渐大了,这泡茶的差使就由我或弟弟承担。当时,我们心中十分不快,认为对一些粗俗的来人,大可不必如此谦礼。再说,家中的茶叶价格也还不赖呢。后来,待我们过了不惑之年,才渐渐懂得,“献茶”“敬茶”的茶道,乃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北方古俗中,有“敬三道茶的”礼仪;江南婚俗中,有受“三茶礼”的习俗。可见,敬茶表示的是一种和谐和敬意,受茶还是亲密、美满的象征。如果哪个平头百姓擅访上级领导,首先得到的是一杯热茶,那上级和下级的“天然”距离,就会无限制地缩小,一种和谐可亲之情便油然而生。当茶文化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产生某种精神层面上的交流时,这才体现茶文化的真谛 。

  父亲教导我们,茶叶本是起源于中国,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中国茶叶种子带到日本,慢慢的茶叶在日本繁衍开来,并逐步衍生成日本茶道。日本茶道,中国茶道,都是同一个理儿。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中国的茶道还可追溯到更早的唐代,追溯到唐代的茶圣陆羽。陆羽毕生研究茶学、茶艺、茶道,早在公元760年的唐朝上元初年,就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此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陆羽踏遍祖国千山万水,尝遍各地名茶。我们江苏宜兴阳羡茶便是陆羽推荐入贡的,从此名声大振。由于陆羽精于茶事,并给广大茶乡茶民带来福祉,各地茶民建庙塑像,尊陆羽为茶仙、茶圣、茶神……

  父亲的“茶学”知识真是广博。他喝茶不仅深谙其道,而且深知茶叶的药用价值。

  他说,绿茶性凉,苦而味寒,最能降火。火是百病之源,从保健学的角度来说,茶叶于祛百病都大有裨益。他还有他的心得:大凡绿茶,他都安排在春夏秋三季饮用。特别喜欢杭绿上品龙井茶和太湖碧螺春。还有就是陆羽着意“推荐入贡”的阳羡茶“阳羡雪芽”,并能背诵苏东坡的名句:“雪芽我为求阳羡……”,以作证明。他甚至能背诵出知之者不多的唐伯虎的《咏阳羡茶》:“清明插柳西河边,谷雨初来阳羡茶。二美四难俱备足,晨鸡欢笑到昏鸦。”至于红茶,在我们这里,祁红居多,川红、闽红就少见了,红茶性热味甘,茶借火气而升散,异曲同工,同样清火。但凡红茶,原装整包的,他要放到初冬才拆封。只要是一经拆了封的,他就一喝到底。每天都要撮取一撮,说这茶叶三天不取,泡起来就有淡淡的霉味。对于“茶”来说,不仅是“时霉天”,冬天也是如此。

  我们的儿女辈,都知道爷爷就这么两个嗜好——“啜茗”和听(京)曲,所以从沪宁杭回来,看望他老人家,从不带什么保健品。小家庭有上好茶叶的,一定得带上;如果手边没有,也不敢在当地店里乱买,怕货不正宗。一到家总先拉上我们,去市里有品牌的茶叶店,找放心的熟人,买正宗的好茶叶。除了上述绿茶、红茶,还买白茶、青茶,说让爷爷换换口味。什么福建的白茶珍品白毫银针、湖州安吉县的安吉白茶,虽大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从不吝啬;只要有真货,泉州市安溪县的青茶名品铁观音,也在所不惜,并劝爷爷说,铁观音、乌龙茶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对防治脑溢血有奇特的功效,能让爷爷延年益寿。至于,对爷爷的另一爱好听京剧,他们一直就想给爷爷买一个高档次的收音机。所以,在他们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月,就赶紧把当时算是不菲的工资献给上海无线电二厂预定“上海红灯牌797型”收音机了。“红灯牌”是他(她)们的首选,也是爷爷的最爱。

  老父亲对孙儿辈也是慈爱有加。作为回赠,他将十余年精心晒制的茶叶渣儿收集起来,并着人请街上精细手工缝纫成几个茶叶(渣儿)枕头,几个重孙辈,每人一只。他深情地说:“老中医有言,这枕头,小幼儿最明目、益脑。”

  自携茶灶就烹煎,不枉人间住百年。陆游的人生感悟是对的。我们的老父亲高寿九十,血压不高,血脂不稠,无“富贵病”;心境平和,不愠不恼,有超然的人生观。他在用他的高寿人生,印证着陆游的哲理箴言。

  九十岁的那年冬天,老父亲像他一辈子的为人一样,平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刻。在儿辈们一阵忙乱之后,母亲才突然发现:你们的父亲今天早起没有喝茶——灵堂里低回着京剧《沙家浜》。不用哀乐,只有“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悦读
   第05版:副刊
   第06版:专版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专版
民间视角 “ 汪迷”心声
父亲的挚爱:茶和京曲
高邮报悦读04父亲的挚爱:茶和京曲 2020-06-30 2 2020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