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鼠年,张元奇先生八旬有五。作为老一辈的高邮资深摄影家,他几十年如一日追求摄影艺术,不仅个人艺术造诣声名远播,而且培养引领出一批又一批高邮摄影人才。时逢本命年,又遇新冠疫情,足不出户之际,张老潜心整理总结多年摄影创作作品,从数以万计的与水搭上边的摄影作品中初选两千多幅,进而精编183幅刊印出《水面文章》这本沉甸甸的作品集。翻阅几遍,感慨不已,面对长我三轮的张老,真想说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何处不文章”。
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也很短暂。人的一生到底要追求什么?生而知之者甚少,不知者众多。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不知,知之愈多愈“不知”。张老的《自序》短短五百字不到,却道尽他一生的追求与收获:爱好摄影、钟情于水、创作创新。这是他的三个人生境界。人要有一个爱好,特别是艺术爱好,人生才有乐趣;人要有一种情感,寄情山水,人生才有情趣;人要有一点追求,超越自我,人生才有价值。这本《水面文章》,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摄影作品,更重要的是这些摄影作品凝聚着张元奇的人生感悟。在岁月面前,他已是老先生;在作品面前,他仍是少年。
“天涯何处无芳草”,说的是人生追求难觅,也许就在身边,但却不自知。这样的感受,许多人都有。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大抱负。正如周恩来所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伟人,永远激励着后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年轻人应当有的追求。少年之所以意气风发,在于青春的无限美好与无限可能。但对于众多普通人而言,大志向可以立,小目标不可无。做好自己,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最大的贡献。而做好自己最重要的,也最难的是,坚持做好一件事。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张老选择了摄影。在摄影题材中,他又更钟情于水,特别是家乡高邮的水。他在作品集中把“水面文章”分为“波纹”“倒影”“实景”三个部分,在构图、用光、取舍三个方面向人们展示他的摄影艺术,使得人们在视觉审美中萌发更为宽广的想象空间,让人们对其他艺术作品创作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触。用作品说话,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我想,这也是张老编印《水面文章》作品集的初衷。随着技术发展与时代进步,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摄影创作,能拍出一两张好照片的人也多起来,但要真正在摄影艺术上有所追求还真得下一番“几十年如一日”的苦功。
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关键是这个“妙手”何来?茅盾在《白杨礼赞》中写道:“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可见“人生何处不文章”,需要的是静心静气、积累积淀、锤炼打磨。《水面文章》中,张元奇的儿子张晓萌、张梅夜与孙子张引分别撰写的《大美无言》《父亲的摄影》《流水不腐》三篇短文,让我们看到了艺术追求的传承与创新,看到了高邮文脉的底蕴与流传。作品集中还特别引用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师安妮格·里菲思的摄影艺术理论精言妙语,使人们在欣赏摄影作品中得以直观感悟,充分体现出张老的良苦用心与艺术视野。《水面文章》,既是张老本命年精心策划出版的扛鼎之作,也是高邮摄影界弥足珍贵的教科书,其意义与作用远远超过作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