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傍水而居,仿佛水浸润过似的,脉脉含情,温存柔润。因为树多,城市便多了几分神韵和秀气。
新冠疫情像个恶魔,来人间捣乱折腾,把个美艳艳的春季涂上了一层灰色调。文游台景区已经对外开放,受疫情影响,门前冷落。牌楼前的青松还是那样强健,那棵老柳树不甘寂寞,一夜间长出了几叶新绿。从墙垛向里看,景区里的水杉抖落一地黄叶,光秃秃的,树干直插云霄,有野孩子的猴气。文体公园里的树,像秋后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的样子,枝干倒也分明,可惜尚无新绿。可是,在水波的映衬下,在落日的余辉里,我倒觉得有一种“日暮远天青”的意境。及至华灯初上,城市里火树银花,那些大大小小的树,忽然间抖擞了精神,把小城装扮得活色生香。
一个城市的风味和特色,往往聚集在老城区,老城区的巷子里氤氲着人间烟火气息,曲径通幽的城河里流淌着城市生生不息的故事。这树,自然也是西边老城里的古朴雅致。蝶园广场的梨花开了,不经意间,我仿佛听到了雪落下的声音。微风起,忽闻远处传来悠扬的口琴声,奎楼上,老树旁,一中年男子来回漫步,如痴如醉,仿佛与音乐深情对话。我赶紧将这一幕用手机摄下。他在奎楼上忘情地吹,我在奎楼下静静地赏,时间恍若瞬间凝固了,凝固成一首飘渺的诗、一幅流动的画。
小城不乏阳春白雪的珍贵树品,也不缺下里巴人的大众树种,老树与新树错落有致、间杂成趣。盐河边的杨柳“万条垂下绿丝绦”,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娇羞欲滴;蝶园广场里“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春风,平添了几分春色;中山路上“猗猗梧桐树”,叙说着往昔繁华;高邮湖畔沿路的“古柏高枝银杏实”,催生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光。倘若要问,有哪一棵树打动了我的心?那么我说,运河堤上和奎楼旁的那些老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的世界。那些树,枝干苍老虬劲,线条轮廓优美。那些树,兀自将生命的伟力,盘根错节地深藏在厚厚的泥土里,褪尽繁华不妒群芳,历经沧桑不惧风雨,大象无形不露峥嵘,于天地间长成了一棵树应有的模样。这何尝不是小城精神的真实写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