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伫立大运河畔,极目西望,高邮湖碧波微漾,水天一色,犹如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十里邗沟、千年古道。俯首凝视,京杭运河大水奔流,白浪滔滔,犹如一条晶莹的玉带,依偎着古韵邮城、沃野水乡。东堤一边:远方深处,新区广厦,高楼林立,蔚为壮观;近旁脚下,老街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我遐想着,倘若能遨游苍穹,俯瞰高邮大地,定是一方水景如画的仙境。那方圆万顷的高邮湖,南北延伸的大运河,仿佛悬浮在高邮的天空,时而静谧地荡漾,时而灵动地飘拂,澄映着千年古韵邮城、广袤无垠水乡。(高邮湖、大运河谓之“悬湖”“悬河”。)这是一片奇异独特的水乡美景,不似梦幻胜似梦幻,这是大自然的馈赠,这是人类文明的杰作。
于是,水呵护着一座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韵邮都。高邮大约宋代起始,开启南北水关,引运河水,通市河,贯穿城区南北水道,护城河、市河、运河以及东门外的运盐河,形成较为合理的配套水系。因河多而桥多,从南往北依次排布着南石桥、高公桥、承志桥、三元桥、半边桥、税务桥、塔沟桥……因河多而与水相呼应的地名比比皆是,南水关、北水关、琵琶闸、养丰闸、马饮塘、运盐塘、月塘、荷花塘、大淖河边、海子河边、臭河边、御码头、水部楼、盐河口……如今,遍及城里城外的河名、桥名、地名,带着蕴含水文化的灵秀之气,传承着水文化的历史积淀,仍然沿用着。
于是,水编织着一方沃野河网。因有水,水乡民歌应运而生,一首《数鸭蛋》像水一样流动,透着水的灵气,唱红高邮湖,唱红里下河,唱红全中国。当年水乡民歌手受邀进京演出,让周总理听了连声夸好,被毛主席、周总理拉在身边合演留念,至今高邮人传为佳话。
于是,高邮因水人杰地灵,孕育了多少伟大的灵魂,孕育了多少独立的文化人格。宋朝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清朝经学家、训诂学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现代文学家、剧作家汪曾祺……
于是,高邮因水魅力迷人,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