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杠子
  □  俞建秋

  1973年8月25日,我们从泰州城里来到高邮湖西的送桥公社戴庄大队戴庄生产队插队落户,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那时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只有生产队订有一份报纸,还不一定轮到我们看。两到三个月才能看一次露天电影。每逢放电影,不论什么题材的影片都是人山人海,好像赶集似的。有时为了看一场电影或戏剧,我们甚至赶到菱塘公社和邗江县的公道桥。

  在我的记忆中,农闲时节或农活不是太忙的时候,当地农民打牌、赌博比较普遍。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商品都是凭票供应。扑克牌更是紧俏物品,有钱都不容易买到。当时家父在泰州人民印刷厂工作,虎牌扑克、天坛牌扑克是这个厂的产品之一,但专供出口创汇,内销的极少。家父通过关系常能买到一些3角7分钱一副的等外品扑克,让我带到乡下,分发给农民。他们往往如获至宝,一副扑克打烂了不能再打,才舍得换一副新的。

  当地一种扑克牌的玩法叫做“打杠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赌博性不是太强,颇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带有聚餐“吃碰头”的性质。我也参与过多次。

  这种扑克玩法一般4人打牌,3人也是可以打的。一人“当锅”(当地人称呼专门烧饭的人),牌局开始前先定下终结时的目标分数,可以是1000分,也可以是2000分。这种扑克游戏,以传统的“争上游”记分方式进行,扑克牌中的“5”算5分,“10”和“K”各算10分,总分100分。打完一牌各自清点自己所得分数,记在自己名下,并与上一牌得分相加,直到其中一人达到目标分数后即告结束。打牌前,当锅的就开始杀鸡烧鱼,再加上韭菜炒鸡蛋、青菜烧百叶等几个农家菜,已忙得差不多了,于是5个人的聚餐就开始了,有时还喝点廉价的散装白酒,也算是慰劳自己吧。

  酒足饭饱之后,当锅的开始洗锅涮碗,收拾残局。“打杠子”的人也到了算账的时候了。账是这样算的:除去率先达到目标分数者,其余未达到目标分数的3人,3人所差的分数之总和再除以聚餐所用钱数,即可知道3人各自应付多少钱了。率先达到目标分数者和当锅的是不须付钱的。

  一晃40多年过去了,不知这种“打杠子”的娱乐方式还在当地流行吗?真想再去第二故乡看一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专版
板凳坐得三年冷
公园草木盛
打杠子
水韵家乡
错看人
高邮报副刊03打杠子 2019-12-20 2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