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实现了一种让幼儿在欢乐中掌握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理念,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设计,能够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多个环节中,从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不断培养学习兴趣。
一、创设合理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不能为了达到游戏的教育目的而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不能用太多的指令性语言对待幼儿,如“不能这样说”“这样做不对”等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会让幼儿失去自由感,从而失去了游戏的意义。幼儿游戏应建立在一种宽松愉快、充满想象空间和安全感的环境中,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支持幼儿、等待幼儿,问题从幼儿中产生,又到幼儿中去解决,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应当注意以下内容:
(一)应当遵循幼儿的成长发育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征,对幼儿设计出具有一定难度的提升性游戏以及较为基础的游戏,让幼儿既可以获得基本的知识,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
(二)游戏情境的创设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是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点,为幼儿创设更加丰富多彩、具有趣味的游戏情境。
(三)合理的游戏情境需要教师的引导,而不是主导。教师应当给予幼儿一些自由的游戏空间,在带领他们熟悉了基本的游戏规则后,适当放手,让幼儿能够自主参与,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情感体验。
二、建立亲密师幼关系,培养幼儿学习积极性
不同类型的互动往往在效果上会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而好的互动是和好的互动前提条件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需要主动去创造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
(一)教师应以亲切、平等、尊重的态度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体验并理解幼儿的所作所为,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游戏和交往互动中,要注意体现幼儿真正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用宽容的态度,充分理解幼儿。
(二)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要提前对幼儿的性格、兴趣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进行游戏的针对性设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该由幼儿自己商量决定。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真正体验到快乐。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师幼互动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游戏活动过程当中,教师的面部表情要比较丰富,并适当地添加一些肢体动作,这样可以明显地将幼儿吸引到游戏活动当中。教师还需要在恰当的时间给幼儿以一定的肯定及鼓励,在幼儿犯了错误时,教师一定要避免使用过激的言语去教育幼儿,而要以恰当的方式、恰当的语气对幼儿进行正确观念的教育。
(四)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在游戏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耐心地倾听幼儿的交谈,把握幼儿此时的认知冲突与需要,及时给予引导,共同生成有效的活动。教师应更加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需要,如动作不协调的幼儿,需要教师为他提供多练的机会;语言发展缓慢的幼儿,需要跟教师、同伴多交流;调皮多动的幼儿,需要教师的肯定;胆小内向的幼儿,需要教师的鼓励;自闭消极的幼儿,需要教师更多的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