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如何在初中生中加强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创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有“读”的时间
初中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小学阶段对读书抓得多,也抓得紧,教师若能基于学生已养成的读书习惯,进一步善诱力导,认真抓好阅读这一技能教学,这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课堂是学生读书的主要阵地,引导学生读书的形式很多:①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通读,让语音清晰、朗读流利的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其欠缺的地方,以扫除阅读障碍;③整体默读,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和中心段,了解文章思路,体会作者的态度与观点;④重点段落反复读,感悟作者匠心独运之处;⑤布置适量的课后朗读、背诵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文。
二、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读”的效率
读书要讲究方法。读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①“读书须将文本读熟,字字咀嚼令有味”,这是味读。②“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这是美读。③精读与略读,即对作品的重点段和描写优美、精辟的句段,细心研读,反复读,驱遣着想象去读,并进一步领悟作品的言外之意。采用精读、略读方法,便于学生把握文章重点,理出文章的脉络,归纳中心思想。④用圈点批注法阅读课文,将文中最能表现事物特征或事理的关键词句标出,便于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段用批注形式,大胆提出质疑,进而分析作者在表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⑤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快速跳读、齐声读、删词添词对照读、变换语序对照读、变换标点符号读、变换语气读、改写语段读、寻找与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相近的同学分角色读等。⑥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分门别类地记(科技、历史、名人名言、写景、记人等),以积累阅读材料。这样,作文时就有资料可查,有“米”下锅。总之,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领略文学风采。
三、开展课外阅读,养成读书习惯
初中生随着知识面逐渐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需要读更多的课外书。作为教师,怎样帮助学生选择读物呢?①指导学生在比较中择优阅读。一本名著恰如一场及时雨,会让学生在审美的同时受到感染并浇灌学生的心灵。此外,《读者》《格言》等优秀杂志和《新人文读本》《智慧背囊》等优秀书籍也可作为学生阅读的对象,它们以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厚的思想内蕴影响着学生的成长。②让学生基于自己的语文能力,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订读书计划。③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成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④举行讲故事、朗诵比赛等活动,检验开展课外阅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