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连万顺老板及后人
  □  陈其昌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汪曾祺笔下的《茶干》一文中如此写道。连万顺曾是高邮城颇有实力且经营有方的酱园店。老板叫连增祥,字吉五,在家排行老大,人称连老大。店址为现在的如意泉浴室。来说说连老板及其后人的那些事。

  连老大善经营的核心部分,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扬其所长,和睦共事”。他不是甩手掌柜,但店里日常事务都交给一个外地人宣福海掌管,从而换来了宣管事对老板的忠义。有一位专门向全城各个酱园送新鲜茶干的陈师傅,每天一大早出去,下午一点多才回来。连老大经常叮嘱厨房:“要给陈师傅留好饭菜。”偏偏一次只吃了“泡锅巴”,连老大很生气,查清原因,才知道是中午突然来了人,饭菜都吃完了。为此,这位平时都是和大家吃一样饭菜的老板特意向陈师傅打了招呼。每年除夕,要忙到很晚才能吃年夜饭,连老大中间都安排好“接顿子”。吃年夜饭时,还给每人发“欢喜钱”。

  读过汪曾祺《异秉》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张汉轩的人,是连万顺的亲戚兼食客。这是小说家言。事实是因为张汉轩救了连老大的命。张汉轩是一位知识面宽、颇有胆识的中年汉子,江都人。一次,他与连老大同乘一条帮船来高邮。有两个人要对连老大实施抢劫,帮船上其他人吓坏了。就在这时,并不认识连老大的张汉轩挺身而出,冲上船头,厉声喝道:“你们如果劫财害命,我就把船崴翻。”两个“旱鸭子”歹徒站立不稳,唯恐摔下河,连呼:“小的不敢!”连老大夸张汉轩有胆识、善智谋,是个能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便将他带回家里,成为酱园店一员。

  连敦寿是连老大的儿子。解放前,连敦寿对经营之道,真精。采购都是他去,从未进过假货。在店里,也是行家里手。他只要用脚踢一下酱缸,就能知道成色质量,何时可以出酱。正因为敦寿有经营头脑,故解放前连老大就让他接班。敦寿的弟弟同寿则分到了不多的田地。

  解放了,敦寿的日子却一落千丈,从一个小老板变成了“反动资本家”。上世纪五十年代靠家里积蓄、工资、公私合营后的股息,日子还能凑合着过。敦寿为人耿直敦厚,从不吝啬,喜交朋友。文革时期,整天拉板车、送货到各个门点的敦寿与“四类分子”张寒梅成了好友。敦寿除了完成自己的送货任务外,还帮瘦巴巴的张寒梅拉板车,由寒梅在后面推。直到改革开放春风骀荡,才将连、张二人的“帽子”一阵风吹掉了。

  连敦寿有四女一子,四女一岁一个,分别是连明、连锦、连琴、连智,儿子长太。连琴的两个姐姐未上完初中,都下乡当了知青。连明结婚都未办酒,连锦在家时帮助母亲卖熏烧,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年年旅游,带敦寿游览过沪、宁、杭,乃至柳州,

  连敦寿晚年,将家里藏着的一块金砖化成项链、戒指,均等地分给子女,并做了公证。他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处理家务却一视同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名城印象
   第06版:副刊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家乡的味道
李小龙的黄昏
连万顺老板及后人
喜食蚕豆
油菜黄,菜油香
高邮报副刊06连万顺老板及后人 2019-05-17 2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