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邮二王画像问世补说
  □  陈其昌

  1983年10月26日与2019年5月11日是高邮文化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前者是高邮王氏纪念馆落成开馆对外开放,是高邮文化高台再上层楼的标志。后者为王氏纪念馆重新修缮开馆,来自全国的学者云集,人头攒动,盛况空前。我随参观的人进入原主展厅,首先寻找的是高邮王氏父子画像。这幅画不是程十发先生的原作,而是本地画家王尔聪的复制品。其实,无论是原作还是复制品,都会让行家点赞,令外行人说“画得不丑”。

  此画是首次修建二王纪念馆时所作,因时间紧迫,当时的高邮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人郑履成(时任筹建办主任)、陆建华、金实秋、肖维琪亦付出了心血。有关同志已写文介绍,我这里只作一些补说。

  二王画像谁来画

  1983年,距离开馆不到两月,汪曾祺致信陆建华,认为王氏纪念馆应有王氏父子肖像,建议我市到上海请知名画家作画。郑履成、陆建华、金实秋一行于是匆忙赶到上海,首先找到自诩为“高邮驻沪文化大使”的褚元仿,原打算请擅长人物画的画家刘旦宅,后发现其另有紧急任务,商谈之后,决定请陈绍周出面,约请知名画家程十发作画。此处必须补说的是,他们不是同事,但私交很好,因为都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毕业生。陈绍周比程十发年长七岁,于1940年毕业,早程十发一年。陈绍周,我同学的父亲,原为高邮亚洲大药房小老板,后弃商习画,从此走上了一条艺术道路,成了知名雕塑家、舞台化妆专家、戏剧教育家。据介绍,他不仅在上海戏剧学院创立舞台化妆专业,还为不少名角亲自化妆,并率先研制了中国式化妆油彩“800戏剧油彩”。他与金实秋之父金仲辉熟稔,他说:“大侄少,既然热心人褚公将你们带来找我,我一定为此事出力。我是程公的学长,这点面子他是会给我的。”这让高邮赴沪人员吃了定心丸。

  其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当郑履成等一行至镇江时,发现由肖维琪专程赴苏州图书馆复印的二王真像图(《清代学者像赞》)没有带,就打电话让老肖火速送去。于是,便有了郑履成、褚元仿、肖维琪第一次登门拜访程十发先生。前两位虽已经作古,但他们和老肖都是寻访为二王造像的有功之臣。

  拜访宴请程十发

  程十发是收入《中国艺术史》的知名画家,尤擅长绘画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绘画风格各有千秋,或狂放,或潇洒,或雅致;或浓墨重彩,或写意传神,或线条勾勒。后来二王画像成功后,同道纷纷指出,此像属于温文尔雅、线条勾勒一类。那是后话。且说高邮人第一次拜访程十发是1983年9月中旬的一天。带队作主的依然是郑履成,郑公生前与我谈及此事。

  郑履成是昔日县政府“八大秘书”之一,他曾是我的领导。他读的书很杂,因忙落实政策结交了不少朋友。他和我先后退休后,我常到他家坐坐,有时聊些文坛琐事。

  当时高邮赴沪人员通过褚元仿与程十发约定了时间登门拜访。主人热情迎接,在楼下客厅坐定。程十发便说:“你们肖同志送来的二王真像复印件已经看了。但是仅凭复印件是画不好的,要让我熟悉一下二王的有关材料。时间是紧了的。” 郑履成说:“我们知道时间急迫,让画家受赶。”然后,郑公简要介绍了高邮二王的学问、人品、政事方面的情况,并提到了二王参倒和绅的情况。程十发很认真地问道:“是画官员还是画学者型呢?”在旁的高邮人当即回答:“学者型学者型,纪念二王主要是弘扬他们的治学精神和在训诂学上作出的贡献。”程十发很高兴地说:“那就好。”并问:“是画写意的还是白描的就是线条的。”高邮人立马表态:“线条的。”于是,二王画像就这样敲定了。郑履成送上两盒双黄蛋,程十发很高兴地收下,打开盒子一看,鸭蛋个头大,忙喊他夫人来看,说:“这个蛋这么大,高邮特产。”趁着程家人高兴劲,郑履成提出了在杏花楼宴请的事,程十发一口答应(可能陈绍周事先已和他通过气)。当时在场的金实秋才30多岁,眼尖,发现程家客厅简朴,墙上挂的一幅王个簃画的水仙,事后才知道, 王个簃是程十发的老师,自己的作品一幅不挂,可见程教授的人品亦如画品,好。

  杏花楼的宴请如期举行,一切如仪。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邮婚宴一桌只要二三十元。为宴请的事,郑履成专门打电话请示县领导,得到批准才办的。宴请之时,褚公向高邮人介绍程教授在莱比锡展览和国内获奖的事。这次宴请如陆建华文中所说,用了200元。程十发未收一分钱。郑履成说,他是第一次吃到鱼翅。大概高邮其他的人也是第一次让鱼翅美了舌尖。可惜的是,至2007年程公仙逝,他也没有到过高邮。

  复制乱真王尔聪

  王尔聪字画俱佳,其字曾得到张爱萍上将的夸奖。其画,尤其是复制品更是得到亲戚(平辈)汪曾祺的青睐。二王画像成功后,是由褚元仿带回高邮的。王氏纪念馆首次开馆挂的是程十发的原作。此后长期挂的王尔聪画的复制品(程十发原作为高邮博物馆珍藏)。王尔聪及其姐,皆是我上私塾的同学。

  王尔聪曾向我介绍程十发的师承关系、绘画主张、线条画的特点。他说,程十发早年受陈老莲影响,中年画连环画以及线条型的人物画,亦受到任伯年的影响。程十发的绘画主张是“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人物画‘真’是得其神韵,应该是神似、形似相结合”“人物画要留出空白让人想象,有布景(即背景)衬托要表达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等等。程十发的二王画像则是他绘画主张的践行。二王画像中,苍松挺立,支干旁逸,王念孙执杖端坐,其子静立身后。程十发则颇有风趣地题词:“王念孙王引之先生父子合影。”一幅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的线条人物画在此定格。落款则是程十发敬绘。

  最近,王尔聪电告我,为完成复制画,他在家中将原作挂起,揣摩了一阵以后,用了十天时间完成此线条人物画。家乡的事,王尔聪自然未收一分钱。程十发的印章是用水加蜜加色而成。此画后拿到上海去裱,仍是为原作裱画的那个店。店老板觉得奇怪,刚裱过一幅,怎么又冒出一幅酷似原作的画,职业道德驱使他拒裱。为此,身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的朱维宁赶至上海,请出程十发到裱画店说明情况,是程公同意复制的。程十发细观此画,赞叹道:“好个王尔聪,竟然把我的原作复制到如此乱真的程度。”他还说:“印章不必做出来,到上海来,拿我的章再盖一下就是了。”多么豁达大度、关爱晚辈的程十发!

  时代在变,36年过去了;画没有变,它将长期陈列于王氏纪念馆让人观赏。作以上补说,仅供存史矣,亦向高邮市领导和文化设计以及施工人同心勠力、使二王纪念馆修缮竣工表示祝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身心健康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高邮二王画像问世补说
付出就会有回报
高邮报特别报道03高邮二王画像问世补说 2019-05-15 2 2019年05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