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渊名字的历史价值
  □ 许伟忠

  秦渊的名字远不及秦观那样熠熠闪光,但是这个名字以及他十分简略的生平,却对考证并确认秦观故里、家族重要成员以及秦氏后裔流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秦渊的名字首见于《四库全书》收录的《绍兴十八年(1148)同年小录》。古代科举考试中同榜登科者相互尊称“年兄”,所谓《同年小录》,即同科登第进士的花名册,附有个人简历,有点类似于某某届大学生通讯录。纪晓岚等所撰《提要》云:“考宋时廷试于榜唱名,谒先圣先师,赴闻喜宴。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具书之,谓之同年小录。”然由于年代久远,“宋代同年小录今率不传”,仅存两部,一为宝祐四年(1256)榜,“以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三人为世所重”而留存;一为绍兴十八年(1148)榜,“是榜以朱子名在五甲第九十,讲学家亦递相传录”。“朱子”即大名鼎鼎的朱熹,这一部《同年小录》得以传世,实实在在是沾了他的光。秦渊名字列《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二甲:“第十九人秦渊(右迪功郎)扬州髙邮县武宁乡左厢里。”对于其名氏、乡贯、三代有如下记述:“秦渊,字处静,小名郭哥,小字仙卿,年三十六,三月初一日生。外氏江偏侍下第二,兄弟三人。二举。先娶王氏,再娶蒋氏。曾祖詠,故内殿崇班,赠左朝议大夫。祖定,故朝奉大夫,赠左中奉大夫。父规,故右朝奉大夫。本贯扬州髙邮县武宁乡左厢里。祖为户。”

  秦渊名字还见于秦氏《高邮支谱》。这部族谱始修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七月,清顺治十四年(1657)、光绪二十九年(1903)先后重修。此谱在《少游公文苑传》后,附载“秦定,观之诸父”一节,其后述及其孙,“秦渊,朱熹同榜,高邮武宁乡三垛村籍。”短短十五个字,特地提到“朱熹同榜”。朱熹被誉为入学之集大成者,可见秦氏后裔是以自己的先人能够与之同榜而感到非常自豪的。

  关于秦渊,史籍记述仅此而已。至于其宦迹、品行以及是否有文学方面的成就等,则不得而知。但这仅有的记述仍非常珍贵,它的史料价值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与秦詠墓志互为印证,有助于确认秦观祖父的生平。秦观祖父曾在南康(今江西省庐山市)为官,其官职为承议郎。长期以来,因史料缺乏,秦观祖父的名讳一直被认为“无考”。秦少游在诗文中一般称之以“大父、先祖”或“承议郎、议郎”,《送少章赴仁和主簿》有诗句,“先祖实起家”“议郎为名士”。嘉庆二年(1797)秦瀛编纂《淮海先生年谱》仅云“大父承议府君,讳某”;2002年版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亦仅有“大父某,承议郎,曾官于南康”十余字,名和字皆阙如。2011年6月17日,扬州蜀冈路南延段建设工地发现两合宋代墓志,经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现场调查,确认墓主就是秦观的祖父母秦詠夫妇。墓志抬头为《宋故内殿崇班致仕秦公墓志铭并序》,志文云:“公姓秦氏,讳詠,字正之,其先仕江南有显,后徙淮南高邮家焉。”夫人为朱氏,受封长乐县君。对秦詠生平、家族世系、辞世之日、安葬之地等均有清晰记述,其世系往上推至秦詠的曾祖父,往下延及子3人、女3人和孙8人,秦观列“孙8人”之首。然因缺少其他史料佐证,有研究者对此持有一定程度的怀疑。而有了《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这一带有官方性质的文献佐证,墓志中有关秦观祖父的生平事迹便不再是孤证。《同年小录》中秦渊“曾祖詠,故内殿崇班”,与墓志“宋故内殿崇班”“公姓秦氏讳詠字正之”相同;志文载秦詠有子“完、定、察”三人,次子秦定,而《同年小录》则写明秦渊“祖定”,两相吻合。两者比对并参照相关史料,基本可以确认:秦渊为高邮秦氏家族中人,其曾祖就是秦观的祖父,姓秦名詠字正之,曾在南康(今江西省庐山市)为官,职务为承议郎,晚年在“内殿崇班”位置上退休。其祖父秦定是秦观的叔父,这在秦观诗文以及《年谱》中多处提及,无须赘述。其父秦规,曾任右朝奉大夫。“规”字部首“见”,与秦观兄弟三人名“观、觌、觏”部首相同,可见是叔伯兄弟关系。秦詠孙八人中,秦观为长,应为秦渊的门房大伯。秦观子秦湛,秦规子秦渊,其名偏旁皆为“氵”;秦湛字处度,秦渊字处静,显然为平辈排行。两人年龄有差距,依据《同年小录》,秦渊1148年36岁,而秦湛元祐五年(1090)已经进京参加礼部会试,政和年间(1111-1117)已在常州通判任上,两人年龄差距应在40岁上下。这个年龄差距在聚族而居的大家族中,亦在合理的区间之内。

  其二,可以证实秦观故里高邮武宁乡左厢里的存在。关于秦观故里,文史界一般认可在“高邮武宁乡左厢里(今高邮市三垛镇少游村)”。始修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的高邮《秦氏支谱》中《高沙秦氏族谱源流》载:“唐时籍属会稽,东海钓者系其远祖也。天宝末避乱,分徙淮海,居高沙武宁乡左厢里。”其中“东海钓者系”即秦观引以为自豪的远祖、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自号“东海钓鳌客”秦系字公绪者;“高沙”则为高邮别称。秦瀛《淮海先生年谱》载:“先世居江南,中徙维扬,为高邮州武宁乡左厢里人。”但由于这些文献记载出现较迟,分别为明代和清代,因而近年有研究者对秦观故里在武宁乡左厢里提出质疑,甚至否认北宋时期“武宁乡左厢里”这个地方的存在。《同年小录》明确记载,秦渊“本贯扬州髙邮县武宁乡左厢里,祖为户”。这个记载的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距秦观辞世仅48年。秦观时代,高邮秦氏一族四世同堂,“聚族四十口”。秦渊高邮秦氏一族成员身份,有南宋初《同年小录》与2011年出土文物宋代墓志相互佐证,至为可信。因此可以说,秦渊的“本贯扬州髙邮县武宁乡左厢里”,也一定是秦观故里无疑。

  其三,为左厢里秦氏后裔的源流提供了依据。关于高邮秦氏后裔的迁徙,研究者一般注意到,秦观之子秦湛在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任常州通判,选择在武进新塘乡居住,并改名秦村,因而成为秦氏常州一脉始迁祖。而回迁高邮始祖为秦湛长子秦照后裔、秦观十三世孙秦昇号福陆公,于元末明初返迁高邮,其领户帖时间为洪武三年(1370)。福陆公历五世而分支:钺公字仲扬,居高邮城内;瑛公字仲宣,居秦家垛;钊公字仲刚,徙居三垛南村(今季阮村),这在高邮《秦氏支谱秦氏族谱重刊序》有较详细记述。但是,高邮秦氏的迁徙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秦湛迁居常州,并不代表高邮秦氏的举族迁出,所谓回迁也仅指秦观这一脉的回迁。《秦氏支谱高沙秦氏族谱源流》云:“其在邮未迁者,则仍武宁乡相传之宗派也。”绍兴十八年(1148),距离秦湛迁居常州已经过了约30年,而中了进士的秦渊登录的本贯仍为“扬州髙邮县武宁乡左厢里”,这至少可以证明,秦观叔父秦定这一脉的后人、他的孙子秦渊仍然居住在武宁乡左厢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别报道
秦渊名字的历史价值
汪曾祺的江阴情愫
坐轮船
高邮报副刊03秦渊名字的历史价值 2019-02-15 2 2019年02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