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教育园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还是不用
  □  市第一中学  朱德金

  我校高三物理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专题分析几何光学部分的知识点及习题安排。活动中,大家对学案中一条题目的选用,意见出现较大分歧。

  这是一条2015年的重庆高考试题,通过虹与霓的形成区别,考查了光的反射与折射知识。我们日常所说的彩虹,又可细分为虹与霓,常在雨后初晴时出现,是阳光通过空气中的水珠产生色散,形成一条由红渐变为紫的彩色光带。阳光如果只在水珠内部进行一次反射就射出,彩色光带的红色在上而紫色在下,这就是虹;而阳光在水珠内部进行两次反射后再射出,彩色光带的颜色分布与虹就正好相反,这就是霓。

  用还是不用这条试题,大家各抒己见。

  丁老师是我们组的“刷题”狂人,她首先发言:“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引入知识点,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按理应该用这一题,但它太过于简单,只是把虹与霓形成的原因用几何作图的形式呈现在卷面上,让学生选择哪一边是红色哪一边为紫色,细心的学生从试题所画的图中就可立即得出答案,该题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在课堂上没有讨论的必要,建议不用!”

  经验丰富的陈老师也建议不用,他说:“在一般的教学与复习中,大家都倾向于回避这类问题,因为我们身边存在的实际问题,虽然有时看起来简单,可我们一旦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涉及的内容或过程较多,不容易向学生讲清楚。就像彩虹这种现象,它的作图与定量计算都较为繁琐,为了方便,课堂上很少对这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对于这一题,我们不宜对其展开讨论,而且江苏不会考这类问题,建议不要在学案中出现这种题目。”

  沉着稳重的备课组长王老师则认为:“这个问题不过是光的折射与反射的简单应用,这部分内容属于考纲的一级要求,尽管江苏不会重复同样的试题,但还是要引起重视。”她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课堂应该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教学素材应来源于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原则更多地表现为一带而过的图片与视频展示,缺少对所展示内容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实际事例确实较为复杂,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多,我们能不能删繁就简抓住主要矛盾,对这些实际事例进行简化分析?具体到这一题,我们能否对虹与霓的形成进行简化,从而达到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与应用知识的目的?既然在高考中曾出现过这种试题,我想还是让学生练习一下为好。”

  讨论中,我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此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题目,想找还不一定能找到,只要出现一次,我们都不应放过!多少年后,学生可能忘记我们上课所教的具体物理知识,但如果认真讲一次虹与霓,不但对高考有作用,而且对学生的将来也有影响,最起码,当他看到彩虹时,会思考:‘这到底是虹还是霓?’”同事们会心地笑起来。

  最后意见得到统一:选用这条试题!

  在讨论该如何讲解这道题时,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这种问题繁琐的原因在于光进入水珠时发生一次色散,射出时又发生一次,而且第二次的色散放大了第一次的效果,应用高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忽略第一次的色散。

  没有欢声,没有笑语,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后的轻松舒心,还有很多问题等着大家研究。但大家对用还是不用这一题的讨论,却引起了我对课堂价值的进一步思考。

  高中物理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彩虹的发生过程及分类,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与鉴别这种光与色的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与健康的审美情怀。就光学部分而言,这些事例比比皆是,如摄像机镜头的神秘淡紫色、肥皂泡的七彩斑斓,更不要说日出时的霞光万丈、日落时的余晖犹存给我们带来的美学享受。课堂要以生活为基础,它是知识学习的殿堂,同时也应是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圣地。

  通过这一题的讨论,我还想到,应试教育与情怀培养其实并不矛盾,应试只是手段,情怀培养才是课堂真正的价值所在。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自然与社会,从而达到诗意栖居的目的。物理课堂如此,我想,其它学科大体也应如此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专版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教育园地
   第08版:特别报道
教育无小事
用,还是不用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我的奶奶
我的弟弟
我班的绘画高手
体验邮文化
我会算
高邮报教育园地07用,还是不用 2019-01-17 2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