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第一次在学校旁边的一家饺面店吃了一顿早饭。因为是在学校的旁边,来吃早饭的大多是妈妈和孩子们,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目睹的一些场景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思绪万千。
场景1:一个妈妈急急地骑着电动车赶过来问道:“我的孩子某某吃过早饭了吗?我让他先过来的。”店主正忙着,说:“我不知道啊,没孩子关照我说吃什么啊!”这个妈妈一下子嗓门就高起来,在门口喊孩子的名字,一会儿一个孩子在里间慢慢腾腾地走出来一声不吭站那。妈妈一生气嗓门更高了,说:“哦,我不来你连早饭都吃不到啊!你还有什么用啊!”那个孩子是个男孩,个子不矮,我估计起码已经上五六年级了。我在一边看得都很着急,因为眼看就要迟到了哎。
场景2:也是一个妈妈带一个大男孩,孩子坐我边上,妈妈忙张罗,洗个干净的空碗送给孩子。一会我身边一个顾客离开了,这个孩子立刻一把拖过凳子高喊:“妈妈,我给你抢了个位置。”可妈妈说在家吃过稀饭了,没坐下来而是端来一个大碗,里面都是店里煎好的鸡蛋,一个个叠在一起堆了一碗。孩子一手端过碗,嘴里嚷嚷着:“我要挑个最大的。”然后就在碗里翻啊翻,直到找到他满意的最大的煎鸡蛋为止。而在这过程中站一旁的妈妈压根没觉得孩子哪里有不对,末了还替孩子扯了张面纸擦了一下嘴巴。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一个熟悉的店铺里吃不到早饭;同样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在吃早饭的过程中旁若无人,毫无教养。而妈妈们要么抱怨要么无视,这恰恰正是教育的缺失与悲哀。中国式的家长早已习惯做老母鸡,张开双臂把孩子紧紧抱住,孩子习惯了感受温暖,感受被服务的舒服感从而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许多机会。
家长一方面抱怨孩子处处依赖自己,一方面却又坚持包办代替,直接造成孩子能力缺乏却毫不自知。再有,对孩子身上明明存在的不良行为品质缺乏指导和引领。慢慢地孩子长成了周围人甚者家长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从此家长也只能走上怨天尤人的道路。一个孩子如同一棵树苗,需要明媚春光、冬日暖阳更需要自然界的雪雨风霜,这样才能强健其体魄和精神。哪怕自己种植的盆栽,在精心照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修剪才会有精美的造型。孩子没有天生的好和坏,作为孩子身体和灵魂的塑造者,家长和老师们真是任重而道远啊!